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111章 司马光,我终于有底气骂你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司马光,我终于有底气骂你了(3 / 4)

逼我读书。】

司马光一愣,随即却是也意识到了王小仙有要借题发挥的意思,却也不恼,而是冷静地和他辩论道:“功可赏金帛,权不可轻授,军械监如今通过打井赚钱,权柄已经益大,若再加上此物,必然会愈发的非同小可,

甚至连钱款都可以自筹,而无需经过三司拨付,如此大权,难道要交给阉宦么?我看,此物若是当真要交给军械监来做,那就一定要罢黜了李舜举才行的。”

王小仙冷哼:“我大哥征战沙场,劳苦功高,提举军械监期间做得更是极好,神臂弓,按压式水井,难道不都是成绩么?有功而无过,能力也合适,凭什么要罢黜呢?就因为他是宦官?”

司马光:“唐玄宗以高力士掌飞龙厩,初亦曰忠谨无二,代宗以鱼朝恩统神策军,亦赞其调度有方,然安史乱起,高力士挟帝西逃,鱼朝恩勒兵胁君,何也?宦官之祸,皆始于小功破例矣。”

王小仙冷笑:“宦官中出过一个鱼朝恩,则后世的其他太监就都用不得了,儒生中出过一个王莽,怎么不见后世继续重用啊?”

司马光:“介白,这就是强词夺理了,东汉十常侍卖官鬻爵,黄巾因此而起;唐僖宗呼田令孜为阿父,黄巢遂破长安;我大宋若是开此先例,百年后史书也会有所所载,宋室之衰,始于今日!介白,无论他李舜举忠,还是不忠,必会如此。”

王小仙一愣。

随即却是愈发的恍然明白了过来这司马光是什么意思。

这货根本就不是在说李舜举本身的忠奸,而是在说,无论李舜举奸还是不奸,后世的史书一定都会把他给写成奸的。

大宋是肯定会亡的么,到时候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后世的史学家一定会将重用李舜举不加抑制写成原因之一。

他自己就是修史的,而王小仙最近这段时间,也确实是一直在跟着他司马光修史,对于修史的人是怎么想的,如何会不清楚呢?

修史,是一定要夹带私货的,历史从来都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史料,史实,都是为这个道理而服务的。

能参与修史的人,将来一定都是天子近臣,如果按照大宋的政治轨迹来看的话,史馆学习几年,外放历练几年,回京干上几年,很有可能,就可以教太子读书了,就算没这个机缘,也有极大的概率成为官家的翰林学士,是走近臣路线的,下一步就可以拜相,走上人生巅峰了。

近臣路线,谁是整个集团利益的最大敌人呢?

宦官!

进一步的想想,所谓的翰林学士,这个宋朝最容易当宰相的政治路径,这不就是明朝时候的司礼监太监么!

明朝的历史也确实是证明,一旦放松了对宦官的压制,这个生态位就一定会被太监所占据。事实上现在李舜举就有点威胁到这个生态位了,赵顼在涉及到西北边事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问枢密院,而是经常会召见李舜举去询问他的意见,这不就是在抢夺他们这些翰林学士的权力么?王小仙却是突然明白,为什么司马光和范祖禹都说要他好好地修完唐纪,再跟他聊这个问题了,原来不是为了让他深刻的了解中晚唐时那些太监们都做过哪些恶事,而是为了让他理解这其中的权力逻辑啊。不理解这个逻辑,那他们和王小仙辩论,无异于是对牛弹琴,必然是你说城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进而,如果要提拔重用李舜举的话,王小仙还真就面临一个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身后名。这条石油产业一旦做成,则军械监的权力必定大大增强,尤其是那石油的原产地还在宋夏战争前线的延州,李舜举在西边本来就有一定的根基,这要是让他来做,这个权力本身是一定会膨胀的,到时候后人说起来,还真就是今日放开了口子膨胀了李舜举。

后世史馆,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把宋之亡的这个大锅往李舜举的头上扣,如果扣不上,那至少也一定要把他写成大奸大恶,是坏蛋中的坏蛋,奸臣中的奸臣。

宦官的地位是最最直接威胁到他们这些写史的人的。

这一点,好像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可以得到验证,北宋灭亡的责任不就有一多半给扣在童贯的头上了么?至于李舜举真的做过的功绩。

谁在乎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打扮呢?可不就是馆阁这些人么?

那么,原本本可以在史书上安安稳稳的,记载一个还算不错的形象的李舜举,可就要变成大奸贼李舜举了。

这对李舜举来说是好事么?

而对于他王小仙来说呢?

他的目标是死后成神,成多大的神取决于日后香火的供奉,而日后香火如何供奉,很大程度上,是真取决于后辈的那些馆阁之臣如何写他啊!

如果李舜举肯定会被这些后辈们写成一个大坏蛋,大奸贼,那他这个如此一力推崇李舜举,还跟他结拜的人,会被怎样去记录呢?

王小仙他不怕死,但是被司马光这么一点,却是突然意识到,这好像不是死不死的事儿,这事儿,是事关自己核心利益的啊。

那么,到底还要不要推崇李舜举呢?

一时间,王小仙却是有点懵了,蹲了下来,仔细地想了起来。

“想明白了?”司马光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