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有亲兵,义社十兄弟也照砍不误,这不也没耽误太祖爷横扫天下么?
而后这三位大帅之中,唯一一个外戚将门出身的李璋上疏请辞,贾逵和郝质主动凑到文臣那边去了,上奏说要请杀王小仙。
据说是被元绛给怼了回来:“武夫也配议大事?”
然后俩人就认为受到了侮辱,就又把奏疏给撤回来了。
总之,十万驻京禁军现在已经彻底的混乱了,彻底的没有任何组织性了,如果这时候真有一支契丹骑兵出现在东京城外,这十万所谓的精锐禁军可能连出城作战都做不到。
再之后,朝廷有意将那些将门的核心产业拍卖的消息也搞出了极大的轰动,这样的混乱又必然传递到了市井之间,不说别的,几家石家在幕后做股东的正店一连好几天都是关门的。
比如曹家的醋厂,你还可以派个军户代表去跟他们说:不关你们的事,继续酿醋。
你总不能跟樊楼的姑娘说,“你们给我继续接客”吧。
再说也没人会去樊楼消费了呀,整个东京,现在所有的高端消费场合是全停下了的。
一个字,乱。
东京的百姓在看热闹,京城的这些个官员却是真的都受不了了,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儿他们自然也都知道了,而后,他们就惊悚的发现,他们所知道的并不比市井百姓知道的要多多少。
作为枢密使的文彦博现在整个人都是麻的,几乎所有的文官都会想方设法的找枢密院来打探情况,可问题是枢密院所了解的信息可能还真没有东京城随便一个身上画着纹身的游侠儿来的多。
“这么大的事情你们枢密院啥都不知道,这不是废物么?”探讨问题的时候曾公亮一个没忍住,跟文彦博急了。
这老头也挺大岁数了,几天的功夫他也是焦头烂额,作为压力最大的文官当场就被曾公亮给气得抽抽过去了,连忙又去宫里找了太医来医。
能不能医得好也真不知道,要知道他这个枢密使是接着富弼上的也没当几天,鬼知道如果要换枢密使的话要换谁。
枢密副使韩绛前两天才刚接替了冯京的位置去做御史中丞,现在也是空缺的。
别说没有合适的人,就算是有,眼下这个枢密院的差事可真就都是烂摊子了,谁合适,都得躲得远远的。
正使生病,副使空缺,枢密院这下也是彻底的乱,乃至是瘫痪了。
三司现在也是瘫痪的,这不是正赶上唐介在查账么,直查得现在是人人自危,窟窿越来越大,干脆一文钱都拿不出来了。
政事堂则是和翰林院在争吵不休,都在好像指责对方干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跟自己通气。足足对了两天的账,大宋的这些文官官僚体系才不得不相信一个他们实在是死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这么大的事儿,官家称病躲了两天也没和任何一个翰林学士商量,东西两府不知道,也三司不知道,入你娘的连三衙也不知道!
官家真的是伙同王小仙,这么大的事情,写了几个压根没经中书门下,实际上连程序上都是不合法的密诏,找了一些市井的泼皮无赖,就给干了!
这都不能用轻佻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疯子,这不是在践踏整个朝廷的脸面么?这不是在破坏朝廷的体系么?
更让大家感到惊悚的是,这事儿他居然还真的就干成了!
从第二天开始,那些将门就已经派人四处在平息乱子了,木已成舟的情况下有些家里是真的非常热衷的在想方设法的变卖自己家的产业。
就希望能卖个高价,好能多在未来的军械监里占点股份,这些人占据着禁军中的绝大多数中层职位,在赵顼和他们谈好之后,至少没有人表现出了要兵谏的意思,以至于目前的东京城虽然从上到下都在乱,但却好像有什么正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
军队里选出来的,够资格的军户代表越来越多,外地的部分富商听说东京地产大拍卖,也已经开始有陆陆续续的带着钱财或是起码过来观望来了。
军械监的扩张有条不紊,越来越多的军中将士们被王小仙和李舜举画的大饼所吸引,已经有组织的进厂打工,挖泥烧砖,盖蒸馏塔了,本来李舜举和王小仙都是想先建一座蒸馏塔,等这一座蒸馏塔运行稳定了再建第二座的。
结果却是被禁军将士们的热情所推动,三座蒸馏塔一起动工了,而朝廷甚至都没有准备好给他们的工钱,以及相应的物资。
樊楼这种消费场所虽然停了,他后边的酒坊,高家控制的码头(高怀德的高不是高琼的高),曹家控制的醋坊总是还要开的,老板不一定是谁了活儿还可以接着干么,这几家将门也配合,禁军现在都不出来打工了,只能在城外招募流民,让他们成为正式的工人。
而后就发现,人手似乎还有些不够,可能还得再招。
江宁纺织公司也在东京周围规划了一片地,开始大量招募建筑工人先盖房子打算干东京分厂了,因为劳动力的紧缺,却是不得不从外边雇。
这个消息只要传回河北,一定会有更大量的河北流民来东京讨生活,甚至很有可能,就连辽国的河北人也会大规模的偷渡过来,可能会留在河北,也不排除有人会一路跑到东京来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