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姐,早啊!”
一个年轻编导推门进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上一期的《面对面》我全家都看了,太成功了!您和沈导那对话,那节奏,那话题,绝了!”“特别是最后那句“中国观众算不算人’,直接给我妈感动哭了,说以后就看好中国电影!”柴菁:“”
要不是你小子是本地人,高低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红。
人家是夸,柴菁对着镜子挤出一个微笑,只是嘴角有些僵硬:“哦,是吗?谢谢。”
打发走了对方,坐在化妆间,柴菁看着镜子里略显疲惫的自己。
外面的办公区时不时传来同事们热烈的讨论声,话题都绕不开最近《督公》票房破四亿,以及上一期的. . ..,《面对面》。
她就是代个班,早知道不代了。
柴菁忽然心疼自己。
“菁啊,菁啊。”
另一个正在整理稿子的同事凑过来,语气带着几分羡慕道:“台里领导早会点名表扬了呢,说这期话题导向好,体现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
“热度爆表,重播收视率也高的吓人。正面反馈特别多,还把《造孽》的不利影响洗涤了。菁姐,你这下可是给咱们涨大脸了!”
“都是团队努力,剪辑老师也辛苦了。”
柴菁能说什么?
只能含糊地应着。
拿起桌上的提神眼药水,滴了两滴,冰凉的液体刺激得她眨了眨眼,想把那份憋屈也一起冲走。这声声“恭喜”和“成功”,越是真诚,她越觉得像是在嘲讽她。
而且,真的是真诚吗?
柴菁宁愿听到的是“你那几个问题真险”或者“沈善登差点没接住”,而不是现在这种。
她似乎成了沈善登理念最得力的传播者。
回到工位。
手机屏幕亮起,是一个不太对付的媒体同行发来的短信。
“柴大主持,可以啊!上次饭局还听你抱怨沈善登难搞,转头就给他做了个屠版的免费大广告?”““三不朽’这顶高帽扣得漂亮,我们想破头都编不出这么响亮的口号。下次有这种好活儿,也带带兄弟我啊?”
柴菁:.”
她这场仗,打得太难看了。
准确的说溃不成军。
揭露与反思没有做到,全部成了沈善登宏大叙事的最佳捧哏,一步步衬托出对方的格局与底气。以至于节目播出后,几个平日里就与她不合的媒体人,已经开始阴阳怪气。
柴菁最初还试图解释,说那是剪辑的效果,现场交锋远比播出内容激烈。
效果嘛,自然不太好。
这些个媒体人一个个都是自我自私的混蛋。
柴菁很想直接怼回去,你来编,你要是能编出来早就能做主编了。
但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打了又删,删了又打。
最终只回过去一个:“节目需要,呈现效果而已。”
刚回复完,一个私人号码打了进来。
她一看来电显示,心里就咯噔一下。
是那个之前暗示她给沈善登“制造点麻烦”的大佬。
柴菁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王老师,你好。”
电话那头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语速比平时慢,带着一种审度的意味:“小柴啊,节目我看了。”柴菁心里一紧,恨死沈善登这个王八蛋了。
狗东西把她所有提问都硬生生堵了回去,节目内容两极分化。
要么正到了极点,要么邪到了极点。
《造孽》有关的,她所有指向艺术的提问都不能播。
“清不如明,清胜于美”的论述,更是骇人听闻,惊世骇俗,由于争议太大也不能播。
把这些都删了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除了习惯性批判,总体来看,柴菁竟然成为了沈善登的捧哏。
节目刚录完,柴菁就有担心,先和对方打了招呼。
如今看来,效果也不太好。
大佬兴师问罪来了。
但她有什么罪?
柴菁正准备解释一下剪辑和现场的情况,对方却没给她机会。
“啧。”那边先咂摸了一下嘴,接着道:“我是真没看出来啊。原以为你柴菁是为数不多能保持清醒,敢问点真问题的人。”
“结果,你这调门转得是不是有点太快了?一套接一套的,给他捧得那叫一个严丝合缝。怎么,是台里的指示,还是,沈善登那边,私下给了你没法拒绝的条件?”
柴菁只觉得一股血气往脸上涌,嗓子眼发干。
她最怕的就是这种误会,不是技不如人的嘲讽,而是立场上的质疑和背叛。
她明明没有!
“王老师,你误会了!”柴菁辩解道。
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引得旁边工位的同事侧目,她压低声音:“我真的尽力了!”
“现场根本不是播出的那样!很多尖锐的话题,都被剪了!他的很多观点,我也是第一次听,现场我也在反驳,但是...”
柴菁堵得慌,委屈啊!
她要是真屈服于沈善登了,她也就认了!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