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棣下达的旨意,众臣一时间就没了言语,或者说没人敢继续言语,包括几个内阁大臣都是如此。但不言语,不代表众臣意识不到现在发生了何事,能当大明朝的文官,那可都是聪明绝顶之人。就算体会不到圣意,难道还不能琢磨琢磨圣旨的内容?首先皇上叫他们上船回应天府,这是什么意思?再者上船之后的所见所闻,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不能私下交流,这又是要干什么?
还有,禁言的同时禁足,又说等到朝会之时宣旨,这一切代表了什么内容?是皇上的什么意图?可以说,只要聪明一点的人都能琢磨清楚,皇上这是准备有大动作了!大到能翻天的动作。首先让他们乘船,是为了让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有个认识;其次,有认识的同时不能交流,就代表皇帝不想要这一切引起什么没必要的误会。
最后便是禁足这一点,这意味皇上要下的旨意,很可能会掀起渲染大波,激起群臣的反对。归根就底,朱棣就一个意思,朕有事情要通知,在通知之前,都别想在这里瞎猜猜!
由是,众臣虽然闭上了嘴,可眼神交流却勤了起来,金幼孜看了一眼杨荣,似乎意识到了杨荣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琼州之状超乎想象,直接让朱棣升起了改革之心,换而言之,琼州现在恐怕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而朱棣对朱高焜的态度,意味着这一对父子达成了某种协议,朱高烜出力助大明改革,朱棣无条件放开限制。
从国事来说,这是取祸之道!因为太子还是朱高炽,如果任由朱高煨施为,那便是天有二主,国有二君,显然要出乱子。
从家事上来说,你两父子联合在了一起,是不是把群臣当外人打整?以后还需不需要他们提议?思虑之间,金幼孜便看向了侯显道:“侯公公,敢问陛下何在?微臣有事要求见陛下!”
他这么一说,众人也反应了过来,既然皇帝不准私下商议,那是不是可以直接去问问皇帝的意见?当下,胡广、杨士奇等人都起了心思,急忙对侯显行礼道:“我等皆有要事,还望侯公公通传!”可众人一问,侯显却摇头道:“诸位大人就别想了,今日陛下不愿会见任何人,诸位在外等待就是!”说着,他又看到了远处的朱高炽父子,忙上前道:“太子殿下,皇太孙,陛下宣召,请随奴婢入内相见‖”
朱高炽此时对琼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闻之便点了点头,让朱瞻基搀扶着自己进入。
随着朱高炽进入船舱,杨士奇等人也就不在多言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真有什么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朱高炽一定会第一个反对。
毕竟,这个太子不同于永乐大帝,这一位太子是一个真正仁君,一个以国事为重的仁君。
在众人视线之中,朱高炽一路进入船舱之内,行了许久,终于来到了一个房间外。
推门进入,便见这里空间不小,一个圆桌四周摆满了座椅,毫无疑问,是个开会的地方。
朱高炽一入房间,就要再给朱棣下跪,因他身子肥胖,下跪都有些不利索,朱棣见之,皱眉道:“不用多礼了!坐下吧!”
朱棣此时正坐在主位,右手边是朱高煦,左手位置空置,再下手位置便是朱高烜。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左为尊,左手位置空置,显然就是给朱高炽留的,朱高炽见之便一瘸一拐的来到了朱棣身侧道:“敢问父皇可是叫儿子坐在此处?”
“你是太子,你不坐此处坐何处啊?”朱棣正着脑袋,看了一眼朱瞻基,朱瞻基便忙上前抽开了椅子,让朱高炽坐下。
待得朱高炽坐下之后,朱瞻基方才顺势坐下,等众人坐定之后,朱棣便眯眼道:“老大,既然你也到了,咱们一家人就关着门说点贴心话!”
“如今朕决定革除我大明之患,老四建议咱们一家人立个什么革新委员会,此事瞻基可告知你了?”建立委员会的事情,朱高炽刚才也听朱瞻基说了,虽然还没有摸清楚这个会议的本质,但好歹知道形式此时见朱棣直接问起,他便点了点头道:“瞻基方才已经告诉了儿臣,儿臣姑且算是知道吧!”“什么叫姑且算是知道?”朱棣眉头一挑道:“知道便知道,不知便不知,莫非你不同意?”“儿臣哪敢啊!”朱高炽一听,便笑了起来,看着对面的两个兄弟道:“儿臣本就无能,因痴长几岁,成了大哥,占了这太子之位。”
“这么多年来,儿臣一直有意退位让贤,方才听瞻基说,爹有意改立老四,这才让老四出主意立下这个委员会。”
“父皇也知道,儿臣平生无甚大愿,只愿兄弟和睦,若能让父皇满意,让这几个兄弟高兴,儿臣便失太子之位也无不愿。”
“眼下即是老四辞让,却叫咱们一家以会商量行事,儿臣心中只有欣喜,没有半点不赞同之意!”“只是儿臣方才只知此会是商量办事,其他则是一知半解,故只敢说知道,不敢说透彻!”他本就胖,一笑起来脸上两酒窝,看着十分憨厚,可朱棣却任旧冷着脸道:“即是如此,那便是知道了!”
“现在虽然老三不在,可终究到了大半,朕以为咱们现在可以开会了,眼下朕欲改制,不知尔等有何看法?”
他这么一问话,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