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吕宋有大量铜矿之后,别说朱棣,就连解缙都有些意动道:“琼王殿下,那吕宋之地,真有大量铜矿?”
“这是当然,之前我在琼州之时便派人上岛探过!”朱高烜言之凿凿道:“发现此地不仅农业得天独厚,矿产也是极多!”
“其中不仅有铜矿,还有金矿,铁矿,而且此地有无风海湾,只需建造便可成为优良港口!”“一旦将吕宋纳入我大明麾下,便可输出大量优质矿产,除了作为粮食基地之外,还能作为矿产储备基地!”
“如此说来,这吕宋还真是一块宝地啊!”解缙忙看向了朱棣道:“陛下,琼王此议可也!”“微臣听说吕宋尚且是一块蛮夷之地,虽然山地雨林众多,可终究比东南一地群山环绕要好!”“若真能派军攻陷此地,来日有了粮食与矿产,那我大明想要变法,也就容易许多了!”
朱棣早已动心,听着二人之言便抚须道:“此事倒是可行,回头叫老二研究研究,给朕递个折子!”“不过,如此行事,那岂不是便要放过这些罪官了?彼等以倭寇威胁,着实可恨,虽不能兴大狱,但也当除之!”
虽然能通过转移矛盾解决问题,但此次沿海众官的行为无异于在他行上扎了一根刺,不拔不行。而解缙见朱棣还抓着此事不放,便要出言劝解,然则他话还出口,就见朱高烜笑道:“此事却也不急。”
“父皇须知此次牵连甚广,一旦论罪,株连者不计其数,与其杀之,不如用之!”
“眼下朝廷既要夺取吕宋,来日定要移民前往,不如先暗中收集罪官证据,来日吕宋一下,便行抓捕,将所有犯人一并流放吕宋。”
“如此,即可减少移民工作,也可让彼等废物利用,而流放代替株连,也可彰显父皇仁人之心!”“以流放代替株连?”朱棣摸着下颌胡须,不仅连连点头,朱高曦此议确实合他心意。
解缙听到此处,想要劝解的话便说不出来了,对他来说,只要不大开杀戒,就是好事。
至于流不流放,那就无甚所谓了,毕竟,朝廷每年流放的官员还少了?就连他也被贬到交趾,形同流放!
相比起兴大狱来说,把这群刺拔掉扔到吕宋,显然好上不少,当下他便表态:“琼王此议可行也!”随着解缙表态,出兵吕宋的基调便彻底定下了,但朱棣却没了看奏章的心情,索性拉着二人朝宫外行去,准备检视军营。
此时距离编练新军,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而作为兵部尚书,朱高煦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一天都在往军营之内跑。
然则也因为朱高煦的勤奋,军队的进展可谓神速,短短三个月,三大营的精锐便已经颇具形貌了!众人乘车前往军营,路上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忙问道:“老四,最近你都在作甚?怎么整日不见踪影啊?”
其实在北上之前,朱棣是一心让朱高媾大展拳脚的,毕竟大明各处都需要变法,朱高烜最懂其中原理,自然该大用特用。
结果变法开启之后,他却发现朱高烜的作用在于规定大方向,大方向定好之后,凭他手上的人力也可以顺利变法。
对此,朱棣的心绪自然是有些复杂的,一方面欣喜于自己儿孙齐心用力,一方面却是嫌朱高爆太闲了。想想,现在老大整天各处奔走,稳定朝廷大局,老二整日练兵,老三虽然没入会,但也守着北平。就连皇太孙朱瞻基,也为了变法顺利,亲自前往松江府坐镇,结果变法的主持人老四却是整天窝在内阁。
据说朱高斄的生活无比简单,即不去酒馆饮酒,也不去找女人,整天就是内阁王府两点一线。如此低调的行为,让他感觉老四似乎在藏拙一般,这可不是好事,因为最不该藏拙的就是老四!而面对他的眼神,朱高烜便笑道:“儿臣何时不见踪影了?这不每日都去内阁打卡么!”
“至于手边在做的,目前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准备叫于谦这小子开办大明日报,以正变法风气,第二件便是设计内燃机!”
“这内燃和蒸汽机相似,都是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不过效率相比蒸汽机更高。”
“在王府便有几台柴油发电机,似王府用电,都是通过这些机器辅助火力发电完成。”
“而今琼州那边石油相关技术已经完成,故儿臣在思虑设计一款内燃机,用内燃的方式取代蒸汽制造车辆!”
听到朱高斄在研究新东西,朱棣便奇道:“莫非此车能类似火车一般巨大不成?”
“当然不是,火车实际上并不方便!”朱高烜解释道:“因为火车使用之前,需要先铺设轨道。”“若是固定长距离输送,那自可建设火车!而如今大明工业实力还不足以将火车普及,故而需要用小规模货车代替。”
“而蒸汽提供动能效率极低,若是车辆大了还行,要是制造成小型车辆,那就不甚方便。”“因此儿臣现在设计的,便是能在普通道路上运行的车辆,通过燃油,让车辆可以直接驱动!”“原来如此!”朱棣听得一知半解,虽然他也在努力学习物理化学,可终究还在初级阶段。朱高烜一旦提起一些高级的东西,那他就如听天书一般,字都能听懂,唯独话听不懂。
不过,其中大体意思他还是知道的,即内燃机出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