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第101章 朝野论战,大明日报发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朝野论战,大明日报发布(1 / 2)

永乐十四年四月,朱棣在朱高曦等人的随同下,于京营之中观看了第一次新式阅兵。

此次阅兵没有过多部队,但总数也在一万人左右,其中包括八千余战斗人员,已经两千辅助兵种。新式军队的建立,让朱棣不由得心潮澎湃,他之前本以为神机营便是天下少有的精锐,可在琼州新式火器加入之后,无往不利的神机营也就显得落后了不少。

而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新式军队的阵列彻底成型,除了火枪使用还达不到琼州军队那般熟练之外,已经颇具战斗力。

眼见此状,朱棣索性直接宣布,大明将在六月份,也即一个多月以后,组建对吕宋的远征军,并且所获三成物资,作为出征赏金。

消息一经下达,将士们自然高呼雀跃,因为朱棣的承诺,几乎就宣布了他们南下之后,可以尽情的掠夺财富!

虽然有一部分要上交上官,可发家致富的机会多半就在于此,于是新军士气大增,加紧开始训练。但同一时间,这一则消息也引起了两部分人的不满,一部分便是没有参加新式军队的京中士兵。不得不说,新式军队对京城这些禁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在张辅的监督下,新式军队全员满饷。满饷的同时为了保证训练成效,在军中增加了肉食,不是肉汤,而是实实在在的猪肉!

这一万人,每个月都要消耗上百头猪,平均分到每个士兵手上,便有二三两肉,虽然比不上琼州那般待遇,可却已经足够下层士兵羡慕了!

更别说除了肉食之外,几乎所有食物都是管够,每一名士兵每天配额四斤粮食,一个月就是一石,吃得比家中还好。

由是三个月下来,新军的精气神已经焕然一新,出去京营中绕一圈,那都得是昂首挺胸,骄傲不已。禁军见此,早有嫉妒之心,此时一听众人要去征战,纷纷鼓动上官求战,一个个千户将消息传给指挥使,指挥使又传给内阁,请战的折子几乎每天都有。

对此,解缙本来有些担心如此下去会生动乱,可朱高媾却强调,军队不求战那才是问题,眼下求战心切,正是证明了大明有力扩张。

他说着,便带着内阁群臣去军营中练练安抚,并表示新军训练期过后,会逐步再行组建新军。一听还要组建新军,这群兵油子也就不闹,纷纷开始私下找各种关系,想看看能不能进入第二期的训练吉,

而除了京中禁军之外,另一部分不满之人,便是朝廷的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倒不是他们真的不满,只是因为打仗耗费民力,在他们看来,耗费民力就是不行。

因而有一群御史和给事中联合上疏,请求朱棣收回成命,并且搬出了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训》,言说吕宋虽不在十五个不征国之列,却在勃泥国以北。

如今朝廷是天朝上国,威慑四方,如果占据了吕宋,会导致南方的婆罗国与勃泥国的恐慌。故此,处于儒家仁义之道的考虑,朝廷不仅不能出兵,还应该立马收回出兵的命令。

这些言官别的不会,但是引经据典那叫一个犀利,一则则奏疏上呈,几乎将内阁与朱棣骂了个遍。对于此是,无论是解缙还是其他内阁大臣,都是一阵头疼,虽说御史官不大,可却真不好惹!毕竟,惹了别人,大不了就是看谁官大,看谁整死谁,可惹了御史,人家是真的要骂你娘的。不仅要骂你娘,连祖宗十八代也不能幸免,而他们都是“清流”若是和御史作对,那成什么人?由此,大学士胡广便与胡俨商量,纠集翰林同时上谏,以群情激愤为由,要求朱棣收回成命。但解缙是知道朱棣深意的,自然不需众人上奏,两班一时僵持,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就在这时,京城之内一个大明日报却悄然开始发现,第一批报纸印刷了一万多份,五文钱一份。初时,百姓见此自然毫无兴趣,毕竟一文钱花出去还能买个烧饼,这报纸却要五文钱整整五个烧饼,再凑几个钱,都能买一斤肉了!!

虽然京城百姓比外敌的富裕,可也经不住这么耗,由是报纸的销量极为惨淡,仅卖出了几百份。可就在报纸发行的第二天,销量却开始疯狂上涨,仅仅三个时辰,便直接销售一空!

因为京城的读书人突然发现,报纸上有一个栏目叫作今日科举,讲的就是朝廷对于科举下一届可能得举措。

上面先详细描述朝会的经过,而后将朱棣明年将要设立多个科考科目的消息悄然放出。

你说别的,这些读书人或许没有兴趣,可一提起科举,那读书人的兴趣立马就来了。

而且,现在朝廷改了翰林院,那些翰林还没有安排,民间对于科举的前景议论纷纷,这个时候,有这么一篇文章,那就像是定心丸一样。

所以读书人一传十十传百,便将报纸购买一空,直到看到报纸的一瞬间,方才放下心来。

可放心的同时,他们又想知道下一步信息,于是满心期待下一期的报纸发行,可等待的途中,这些人又发现这个报纸有点东西!

上面居然掺杂着国家大事,比如哪里哪里发生了春旱,内阁正在紧急商议预备粮食救灾,又比如皇上下令攻打吕宋,眼下御史们正在争论该不该出兵。

这些消息,以往百姓是从来没有获悉渠道的,现在一看,他们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