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暑一过,天气变得逐渐炎热,随着暑气上升,大明的变法似乎已经步入了正轨。
前期朱高烜规划的一共有三个大方向,一则经济,二则军事,三则教育,三个方向齐头并进,力图改革大明当前的状况。
这其中,最先行动的便是军事,除了演练新军之外,在应天府内,两个特殊的机构已经悄然建立。这两个机构名为公司,一种大明前所未有的组织形式,由朱高媾领衔,琼州方面出了十几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便开始组建。
这些专家没有官方的身份,但挂着琼王府的名头,以高薪资,总是能吸纳不少人才的。
这些人有不少原本退休的都察院、钦天监的官吏,这些官吏或许不善于人情世故,但是通达于计算与审计。
两个公司刚一建立,便有数以百万计的资金投入其中,在朱高烜的示意下,公司除了招募人手之外,也开始对外收购各种物资,开始大规模的商业采购行为。
一则是大明商贸远航公司,购买了大量商船,采购各种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东南地区的商贸活跃。
另一个大明矿业开发公司,则负责购买东南一地的粮食,负责运往广州一地,供给远征军的粮食消耗。两大公司的不同行为,是源于两个公司的使命不同,比如商贸远航公司的使命,就是在此次下西洋之际,赚取高额利润,同时向外扩张,谋求在印度洋以西建立分公司,用以下次货物流转。
这个使命注定了商贸远航公司必须拥有非官方最大规模的船队,能独立来往于印度洋和大明。至于大明矿业开发公司,其使命则是纯粹的资助大明军队扩张,以此换取矿产开发权。
而这个出发点,则导致大明矿业开发公司除了购买粮草之外,不能有太大动作,必须等到攻下吕宋之后,再行招募人手。
如此两大公司的建立,除了资助军事之外,自然也成功调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使得大量商人涌入。
这些商人有些是来自南方的商人,但也有不少是从顺天府、河南等地南下而来,准备分一杯羹。在此基础上,大明银行的建立也就有了现实基础,背靠琼州这个巨大的资本,价值数百万贯的金银被运进了银行里面。
初期,银行的业务就是负责帮助商人储蓄,另外发放和兑换两个币种,一种是大明新钞,一种是琼州纸币。
与大明宝钞不同,这个两个币种都是发放又可以回收,且都有准备金,作为银行的信用凭证。许是因为大明宝钞的影响太过恶劣,商人对这两个币种持观望态度,在银行建立一个月之后,也没有外部商人投入资金。
更多的都是来自于琼州和两广地区的商人,因为大明新钞就算了,琼州纸币却是在琼州已经发行了多年。
这些商人或许信不过朝廷,但绝对信任朱高曦,在变法没有开始之前,就有大量的地主会将资产移到琼州保值。
也是因此,眼下大明银行提供兑换琼州纸币的服务,便让这群南方来的客商愿意将金银寄存在银行之中但这寄存业务自然不符合银行的利益,于是来自琼州第一人银行行长齐康,便开始让麾下业务员出去跑贷款。
前期的审核极为宽松,然则肯来贷款的商人却没有多少,只有少数来自南方的商人愿意贷款。直到一个叫周逸尘的浙江商人到来,他以浙江十多家琉璃行为抵押,向大明银行贷款了十万贯投入茶叶的购买中。
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将同行的浙商同行震得够呛,毕竟周逸尘乃是浙江有名的行商。其人是少有的肯远渡重洋踏上琼州做生意的商人,因为第一个吃螃蟹,这些已经累计了几十万身家。也因此,使得周逸尘在浙江商界颇为有名,一举一动都十分惹眼,是他在朝廷宣布下西洋之后,抢先购买丝绸,方才让同行纷纷效仿。
也是他买完丝绸之后又购买茶叶,使得西湖龙井一度缺货,而现在在茶叶价格如此疯涨的情况下,周逸尘还要投入资金,这显然有些不理智了!
故而一些同行见此,便纷纷前来拜访,询问其故,但周逸尘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想发财,这是唯一的机会!
要说这周逸尘也不是其他人,就是朱棣刚登陆琼州之时,给朱棣引导的那个浙江商人。
当时他是去琼州进货,不料偶遇朱棣等人,见一行人气度不凡,他便多说了两句。
结果他刚一过海关,方才知道后面的一群人,原来就是琼州总司令张轨的亲戚,他本想再去结交,可想了想也就绝了念头。
在琼州置办了货物之后,他便回到了浙江,将琼州带来的货物售卖,可因为这几年他售卖的玻璃太多,导致市面上需求下降。
一连许久,都没有卖出多少,眼见回本周期延长,周逸尘作为老板,自然十分苦闷。
而这时,偶然间,他却听到了朝廷正在效仿琼州变法,这个消息自是让他大吃一惊,连忙各方询问。询问之后方才知晓,合着大明的皇帝朱棣已经去了琼州一趟,回来之后即宣扬要变法。
这不由让他想起了之前的经历,结合他在岛上的见闻,他便肯定,皇帝恐怕就在当初那群人中。眼下变法开启的同时,还有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