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五年,刚刚开年就已经显示了这一年的与众不同,首先便是吕宋传来了消息,汉王朱高煦攻打八打雁失利,向朝廷求援。
此事还需得从年前对吕宋的战争开始讲起,话说大明军队攻入吕宋之后,便连战连捷,直接攻破吕宋都城。
这是因为吕宋都城马尼拉位于平原之上,虽然海运便利,可城池却是易攻难守,防御不足。所以面对大明南下的军队,整个吕宋陷入了一阵惊惧的状态,面对大军围攻,没坚持多久就被攻陷。可这也导致苏莱曼拉干坚定起了抵抗的决心,弃守马尼拉之后,他就调集所有可控兵马,沿着塔盖泰、八打雁、蒂昂三处重镇进行防守。
其中,八打雁位于吕宋以南,背靠佛得岛,漫长的海岸线遍布着吕宋的海军,沿岸防守极为严密。而塔盖泰、蒂昂两地,位于八打雁两翼,三座城形成了特角之势,要夺取八打雁,就必须攻取塔盖泰、蒂昂二地。
面对此状,朱高煦率领曾试图率领精锐直冲八打雁,可还未至八打雁,后方补给就被两翼敌军截断。朱高煦回军猛击,两翼敌军由撤入了塔盖泰和蒂昂二城,双方僵持了十余日,苏莱曼拉干见到了机会,急忙派遣使者朝渤泥国求援。
渤泥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其领土涵盖了如今的文莱等地,乃是东南亚的大岛国之一。
远在南朝梁时就与华夏有联系,至于唐朝,其国已跨数千里,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后衰弱,演变成了如今的勃泥。
其地跨十四州,首都百姓逾越万计,虽然以往对会大明朝进行超过,可其宗主国,却是位于西边的马六甲王朝。
这个马六甲王朝,也就是大明记载之中满剌加国,昔日朝拜大明,因而朱棣又封了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
所以理论上来说,满剌加国其实和大明周边的高丽、倭国属性差不多,算是小弟,渤泥国从属于满剌加国,算是小弟的小弟。
可有一句话说得好,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同理,小弟的小弟,也未必对大明朝又多尊重。而此时勃泥国的政局有些混乱,前任国王麻那惹加那是典型的亲明派,可其人却在永乐六年病故。勃泥国王病故之后,其各兄弟子嗣之间发生了一些列权力斗争,最终由艾哈迈德二世遐旺继位。在此之前,渤泥国之所以与大明亲近,是因为其国内大权由一位叫黄森屏的汉人将领掌权。这个黄森屏和许柴佬一般,都是传奇华人,昔日元未之时南渡,在渤泥国内打下偌大的名声。后来又帮助勃泥国击败了苏禄国,成功辅佐艾哈迈德也即麻那惹加那上位,成为渤泥国王。可在渤泥国王病逝之后,黄森屏也相继病逝,在权力斗争之下,勃泥国风向也由亲明转向了反明。尤其是勃泥新任国王遐旺因为长时间在大明充作质子,学习了不少汉人文化,对大明朝廷以往的“压迫”充满了恨意。
所以其回国之后,就开始变更舆论导向,不仅开始拒绝遣使上供,还在勃泥国内掀起了反明风潮。所以,此时面对苏莱曼拉干的求援,遐旺没有多少犹豫,便派出了勃泥国的兵马朝着八打雁增援而去。同一时间,遐旺也知道,大明不是渤泥国可以独立抗衡的,所以他便派出了使者,相继前往满剌加国、占城、暹罗、寮国、安南等地。
前往满剌加国、占城、暹罗、寮国的,是直接对接国家,而前往安南的使者,联系的却是位于交趾的反抗军。
前文说过,大明征服安南之后,安南几次复叛,其国内除了亲明派之外,还存在着大量反抗军。其中一支反抗军的首领唤作黎利,本是地方豪强,后来不满大明统治,一直在明里暗里的搞事。而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个名人,但其人不是大明的名人,而是越南的名人,在后世被越南称为后黎朝的朝代,便是此人开创,后世尊为黎太祖。
此人本就野心勃勃,此时收得渤泥国的信件,更是欣喜若狂,悄悄组织起了军队,又联系周边各国,准备反抗大明的统治。
蝴蝶效应,有时候就是这么起来的,实则周边诸国反抗大明的时间,应该在仁宣时期,由于各地反叛驱使,朱高炽与朱瞻基不得已撤除了交趾,导致大明在海上威望骤降。
此时却由于大明对吕宋的进攻,使得周边的小国提前联合起来,不仅勃泥出兵相抗,交趾境内也爆发了叛乱。
至一月下旬,黎利在蓝山乡起兵反明,自称“平定王”,一时间潘僚、郑公证、黎饿等各大异族首领纷纷起兵,安南复叛。
同时,渤泥国、占城、暹罗、寮国等地纷纷遣使,请求大明朝立刻守兵,停止对吕宋国的占领。也是人多了,使者团也是有了主心骨,至三月入朝开始,便纷纷放出豪言,言说大明此举不义,定惹天下群起而攻之。
而这,之前由于报纸沉寂下来的御史言官们也开始纷纷输出,一封封上疏再度淹没了内阁。众人声讨朱棣如此,实寒天下万国之心,就怕以后大明朝再度出海之时,不仅没有各方上供,还要处处皆敌了!
如此声势一起,朱高炽便坐不住了,来到皇宫之中面见朱棣,言道:“眼下各国反应激烈,父皇何以不闻不问?如此下去,必要生乱!”
自从朱高烜南下之后,朱棣就一直在研读朱高痿编制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