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第149章 屠龙术,帝国的根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屠龙术,帝国的根基(1 / 2)

朱棣和朱高曦两父子现在的相处模式十分特殊,可以简单的称之为若即若离式相处。

因为这两父子在大方向上达成了一致,可本质上又不是一体,这就像琼州与大明的关系一般,即是相辅相成,本质上琼州却已经脱出了大明的实质掌控。

所以这两父子除了大方向上的协作之外,平日都在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互相并不干扰。

只有涉及到利益相关的部分,这爷俩才会展开讨论,比如现在的渤泥国问题,就是琼州与大明利益相关之地。

所以朱棣才会询问,朱高烜为什么要在渤泥国大开杀戒,此言是为了探清楚朱高斄的具体意图。而朱高曦早就习惯了老爷子的阴晴不定,闻言便笑道:“儿臣还道是什么大事,若是此事那便算不得大事。”

“因是父皇让儿臣攻打勃泥,其潜在含义,就是要让儿臣从上到下将勃泥清洗一遍,儿臣只不过是照做了而已!”

“你这小子,说话要负责任!”朱棣一听,顿时不悦道:“朕何时让你做这等天怒人怨之事了?”“你可知自消息传入朝中开始,有多少御史逮着这点不放,说你枉杀无辜,有失上国之义!”“要不是朕将奏折压在内阁,就怕你此次回来,不知道要有多少御史针对此事弹劾于你!”他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自从朱高烜的军报传回朝廷之后,整个朝堂上下对朱高烜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说来这也是让他有些意外的地方,之前他听闻朱高烜攻灭了渤泥国之时,感觉还十分意外。在他看来,渤泥国传承数百年,根深蒂固,不说民心依附,起码也该像是一个王国一般上下一体。朱高斄要想攻灭勃泥,除非是将所有城池夺取,才能逼迫瑕旺投降,结果战报一来,朱高燈压根就没取城,而是直接向渤泥国上层发起了进攻!

只杀贵族,不杀百姓,只抢贵族,不抢百姓,干这种事情的只会有一种人,那就是劫富济贫的土匪!其他人无论是军阀还是将军,攻陷一地之后,似这些贵族和统治阶级,都是可以凭借威望幸免的。因为军队入主之后,需要人去治理,而这些贵族和统治阶级,就是最好的帮手,而土匪不需要治理地方,所以可以将这些全部诛杀。

换句话来说,朱高烜的举动就是土匪行为,莫说士大夫阶级,便是他朱棣,看着军报都感觉心惊胆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大明朝也如勃泥这般遇到一个强大的敌人入侵,而这些敌人只杀贵族不杀百姓,那他朱棣恐怕都要誓死抵抗。

毕竟,这种方式太过可怕,不杀百姓就意味着不会引起百姓的反抗,只杀贵族,就意味着百姓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会走到贵族的对立面。

要知道,大明朝之所以能维持统治,不是因为他朱棣有多英明神武,而是因为有足够多的士绅地主,帮他统治着广大百姓。

他的税收来自于百姓,兵源来自于百姓,后勤来自于百姓,甚至整个应天府的正常运转,都在依靠百姓一旦百姓被敌人拉到了对立面,那无论是多大的帝国都会崩坏,大汉是这么亡的,大唐也是这么亡的,这就是屠龙术,朱高媾现在,可谓是开了一个坏头!

朱棣也害怕来日会有这样一群人效仿朱高烜行事,到了那天,恐怕就是大明朝亡国之日来了。不过这些话,他并不会主动说出,因为他知道,朱高烜会这么做,一定不是一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故此,他不需要责怪什么,只需要问清楚朱高烜的目的何在,为什么要冒着天下大不韪干出这等事。但在他问话之中,朱高燈却是直起了身子笑道:“父皇觉得此事天怒人怨,儿臣却觉得此事理所当然。”

“这也是王朝大忌,会觉得此事极端,其实是因为父皇是从上位者的位置去考虑,和群臣一样,诸位都觉得大明朝是天朝上国,不当如此苛刻对待周边小国。”

“可父皇显然忘了一件事,自古王朝更替,都免不了如此行事,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太祖皇帝建国之时,难道会留着蒙元贵族不杀?”

“就是因为太祖爷爷他老爷子喊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大肆屠戮蒙元贵族,这才建立的大明朝。”

“也因为蒙元贵族被驱赶一空,大明朝才能恢复汉人江山,实行新的统治,创立一个新朝代。”“故而,凡是王朝更替,就免不了权力清洗,自有将掌控权力者全部清洗,来日才方便实行新政!”“结果太祖爷爷立国了,却忘了崛起根基,反倒重用士大夫,拉拢地主士绅,用来换取朝局稳定。”“此法当然无可指摘,要稳定大局,确实需要将权力握在手中,争取权势者的全力支持。”“可儒家之礼拿来教育百姓还可,拿来扩张却是一无是处,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大明朝会如此想异族,异族也会如此看待我大明朝,所以要想真正掌控一个小国,不是要拉拢什么地主贵族,而是要将这些人全部清洗。”

“只有清洗了这些权势者,下层百姓才会失去首脑,才方便我大明下派官员前去施政教化。”说到这里,朱高烜抬起头看着朱棣道:“这是儿臣做此事的出发点,可父皇莫忘了,是父皇让儿臣出征勃泥的。”

“眼下大明朝已经开启扩张之路,似吕宋,父皇说打就打,此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