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马皇后:重八,我后宫真没藏男人> 第123章 为什么咱朱家都短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为什么咱朱家都短命?(1 / 2)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扬国威;修《永乐大典》,堪称千年百科全书;还莫定《坤舆万国图》的基础,做出世上第一幅真正意义的世界地图。

苏河缓缓道来:

“永乐继位后,首先削了所有亲王的权。”

“因您的祖训,他规定往后亲王只能待在自己封地享福,不可掌兵。”

“正是这一举措,导致后期大明被老朱家子孙拖垮。”

听到这,朱元璋恍然大悟!

当初他就觉得亲王赡养政策有问题,奈何数学不好,算不清后果。

现在一听朱棣上台就削藩,他顿时明白。

大明后期灭亡,不能全怪他!

老朱越想越气,拍案而起:

“好哇!合着是老四自己造反成功,就怕别的兄弟也学他!”

“还有你!为啥不早说?让咱憋屈这么久!”

苏河早已摸清老朱脾气,假装害怕,配合演戏:

“陛下冤枉啊!祖训是您定的,后人哪敢轻易修改?”

“要怪……就怪您考虑不周。有些祖训,您在世时镇得住,您若不在了,后世子孙没您十分之一本事,怎管得了这庞大帝国……”

“闭嘴!”朱元璋打断他。

再这么说下去,全是他的锅。

苏河无语。

想听的是他,逃避的也是他。

可谁叫他是皇帝?

苏河只能继续。

“朱棣继位后,除了登基初期,基本都在打仗。他当武将的时间,比当皇帝还长。”

朱元璋皱眉:“穷兵赎武?朝政不管了?不怕被权臣架空?”

“这您不用担心,您忘了他还有个儿子,洪熙帝朱高炽。”

“作为五龙第四位,朱高炽虽不善打仗,却极具政治才能。”

“他是“仁宣之治’的基石,就连朱棣要军费,都得经过他同意。”

“后世都说,永乐年间大明实有两位皇帝:朱棣管打仗,朱高炽管文政。”

“那时的大明,达到二百多年最巅峰!”

苏河并没夸张。

史上甚至流传朱高炽的吐槽:

“哪有什么永乐大帝,不过是替朕北征的将军罢了。”

听得老朱心头舒畅,刚才那点不快全抛脑后。

他重新坐下,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让苏河继续。

“后来永乐五次北征,追杀北元旧部,多次和瓦剌、阿鲁台鞑靼等势力血战。”

“打得漠北敌人闻风而逃,见明军就躲。”

“但连年征战,大明损耗也极严重。”

“最终,永乐在班师回朝途中病逝。”

朱元璋沉默。

本以为草原部族会死战到底,谁知他们只会逃窜骚扰。

这群野蛮人,永远觊觎中原!

“这群王八蛋!是咱大明多年没收拾,皮痒了!”

“等新武器造好,天德他们都还健在,咱必须好好商量,征倭国前,先清理门口杂碎!”

“陛下别急。”苏河接着说,“第一批红薯藤快能收了。”

“如今十二月,再三个月开春,就能见到亩产几千石的粮食。”

“推广全国,种两三轮,大明百万将士粮草就解决了。”

“还有沈万三,除夕前必带几千万两金银回来。”

“粮、饷、武器皆备,再加军制改革,届时大明将坚如磐石,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朱元璋越听越激动,仿佛已见到大明超越盛唐。

“好了好了,说老四的后代呢,怎么扯远啦?”

“不过话说回来,标儿前几天也这么跟我说,你俩是不是商量好的?”

“啥?太子也这么想?!”苏河惊讶。

本以为朱标会更稳重,没想到他也这么鹰派。

强朝配猛将,简直王炸!

“咱标儿能耐大着呢,也不看是谁的种。”

老朱得意洋洋,自打放权给朱标,他半退休的日子简直美滋滋。

而朱标跟苏河混久后,处理朝政果断许多,再不像从前优柔。

“别打岔,继续说,棣儿之后,咱孙子高炽咋样了?”

“说就说,陛下您别急啊!”

苏河缓了缓语气,继续道:

“永乐在位二十二年,五次北伐蒙古、南征安南,又遣郑和下西洋,虽拓土扬威,却也耗尽了洪武年间积攒的府库,朝堂上下更是人丁凋敝。”

“后来永乐在北征归途上驾崩,坐镇京师的朱高炽便顺理成章继位,年号洪熙,庙号仁宗。”“洪熙帝一登基,就改了永乐的用兵国策,让疲敝的大明休养生息。别看他只在位短短几个月,当年被永乐耗空的国力,竟肉眼可见地恢复了些气色。”

“之后啊,就到了“五龙’里最后一位一一您的曾孙朱瞻基继位了。”

“等等!”

苏河话音刚落,原本闭目养神的朱元璋猛地睁眼,语气里满是惊怒。

“你说啥?咱孙子朱高炽就在位几个月?这是啥意思!难不成朱瞻基那小子抢了他爹的皇位?跟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似的,咱老朱家后辈也出这糟心事?”

老朱越说越急,双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