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店铺的玻璃窗,凌玥瑶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凌同志!开门!!我预定的十袋玉米粉!”
她披衣起身,推开门,就看见老顾客张大爷拎着布兜站在台阶上。晨光洒在他鬓角的白霜上,泛出一层淡淡的金光。
“张大爷早。”凌玥瑶侧身让他进来。
货架上的彩虹西瓜在朝阳下泛着五彩光晕。“玉米粉在里屋,我去搬。”
话音未落,店外突然传来喧哗。
二柱子从桃花村赶早班车送的货刚卸到门口,就被涌来的人群围住。
“给我来个彩虹西瓜!”
“我要五袋有机小麦面粉!”
队伍从店门排到街角,有人举着报纸上的报道兴奋地讨论:“就是这家!新闻里说的五色西瓜!!”凌玥瑶看着这阵仗,突然想起小周记者临走时说的话:“民以食为天。”
她转身对顾野道:“得让村里再加急送货。”
张大爷站在柜台前,搓着手笑呵呵地说:“小凌啊,你这店可真是越来越红火了。”
“托您的。”凌玥瑶一边应着,一边收钱。
顾野刚伸手去拿电话,铃声突然炸响。
“喂?”他接起,还没来得及自报家门,对面已经急吼吼开口:“小凌啊,给我留三十斤白米面,招待所用!”
刘主任的声音透着一股火烧眉毛的急切。
挂了电话,他抬头望向门口,顾客正三三两两地涌进来,有熟客冲他打招呼,他只是随意点点头。眉头微蹙,心里盘算着:这阵势,人手不够了。
三天后,店里多了几张生面孔。
李姐站在柜台后,手指在算盘上翻飞,她在供销社干了十年,算账快得惊人。
两个年轻服务员穿着蓝布围裙,上面别着崭新的“桃花村特产”徽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一个负责打包,动作麻利;另一个专管收银,嗓音清脆。
二柱子背着帆布包准备回村,临走前把送货单往桌上一拍,“村里大队长亲自坐镇,磨粉机连轴转。王婶子她们连夜装袋,过几天货车准到。”
他说完又挠挠头,补充道:“大队长说,要是京都卖得好,东山坡那片荒地全改成有机种植田,再扩产。”
凌玥瑶笑着递给他一些点心,“路上吃。”
送走二柱子,李姐忽然凑近,压低声音:“凌老板,最近老有人往这儿瞟,神神秘秘的。”顺着李姐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正举着望远镜,目光灼灼地盯着这边。
“不理他。”凌玥瑶低头继续给新到的小米称重,指尖轻轻划过包装袋上的“有机认证”标签。她语气淡然,却带着几分笃定,“咱们卖的是实在东西,不怕。”
下午三点,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斜洒进来。
绿源粮行的王老板亲自登门了,就是那个总在店门口晃悠的男人。
程亮的黑皮鞋踩在瓷砖上发出清脆声响,他左手拎着个红木礼盒,右手刚推开门,就堆起满脸笑容:“凌老板,久仰大名!”
凌玥瑶抬眼瞄了他一眼,朝里屋喊:“李姐,倒茶。”
她的目光落在王老板身后那个年轻人身上一那人正假装整理领带,却悄悄举起相机对着货架上的商品拍照。
“王老板找我有事?”她直接问道。
王老板把礼盒放在桌上,熟练地打开,两罐包装精美的茶叶躺在红色绸缎上。
“我是来谈合作的。绿源在京都有十二家分店,要是能做桃花村特产的区域代理. . ..”话说到一半,他的手指突然指向角落里的彩虹西瓜:“这瓜可真稀罕,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品种?”茶水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凌玥瑶的表情,她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朋友从国外带的,具体哪国,他没说。”
王老板的眼睛倏地一亮:“那粮食种呢?口感这么独特,价格肯定不低吧?”
“商业机密。”凌玥瑶放下茶杯,声音冷了几分,“王老板要是真心想代理,我们可以谈代理费,但要是打听这些.”
她瞥了眼那个助理手里的照相机,语气淡然:“恕不奉告。”
王老板的脸僵了一下,嘴角却迅速扯出一抹笑。
“凌老板,别多心!!我就是好奇。”他搓了搓手,声音带着几分讨好,“其实我店里也有“桃花村特产’,都是看了地方台的报道,实在……仰慕。”
“仰慕就该尊重。”凌玥瑶冷冷打断,指尖轻叩桌面,“用我们的名号卖普通粮食,这叫欺骗消费者。”
李姐适时递过来一袋绿源的“有机玉米粉”,包装上的图案和桃花村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产地那栏印着“京都郊区”四个字。
凌玥瑶把袋子往王老板面前一推,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这种假冒伪劣的把戏,还是别做了。”王老板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像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他猛地抓起桌上的礼盒,转身就走,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助理跟在他身后,相机屏幕还亮着,显然没来得及收起来。
“走着瞧!”王老板甩下这句话,嗓门大得整个房间都能听见。
李姐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啐了一口:“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