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53章 强秦之基,亦是亡秦之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强秦之基,亦是亡秦之祸(1 / 2)

赢政沉默了。

他无法反驳天幕的言论对不对,行商君之法以来。

大秦的权力,都归于君主。

可以说,君主有最大的权力。

但是宗室的权力,却是逐步下降。

过去,自己继位还有外戚势力,宗室贵族支持,能够帮助自己压制权臣。

大秦外有六国之患,内有权臣之祸。

他这个秦王想要亲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不是昌平君、昌文君等的帮助,赢政想要从吕不韦,从太后赵姬手中获得权柄,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但是,宗室的力量支持就不同了。

因为宗室支持的是秦王,而秦王只能是赢姓的血脉继承。

宗室都不是傻子,秦王血脉都换了。

他们的富贵还有权位,又从哪里获得呢?

实际上,大秦一统前宗室还是有一定根基力量的。

宗室成员可以在朝廷担当要职,甚至和楚系外戚,形成制衡吕不韦的权力集团。

部分宗室成员,甚至有自己封地和食邑,可以调动私兵。

宗室在关中的根基,也相当雄厚。

而赢政的弟弟,赢成蟜还有领兵的权力。

作为长安君出征赵国,但樊於期怂恿成蟜造反。

促使成蟜叛秦降赵,后叛乱被王翦快速平定,而成蟜的叛乱,因而成为赢政最大的心理阴影之一。对于宗室的权利,开始进行限制。

至于楚系外戚,则是因为昌平君叛秦开始,导致了李信二十万大军的惨败。

这一战,让秦人损失惨重,而赢政也因此可以打压楚系外戚。

等到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覆灭楚国,昌平君势力因而彻底失去影响力。

不过。

赢政的这一系列举动,也是有巨大隐患的。

在他在位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他不在了,大秦的隐患全盘爆发,某种意义上来说,大秦强于赢政手中。

而赢政,间接塑造了亡秦的根本之祸。

天幕的画面推进,声音继续回荡在咸阳上空。

天幕的宏大声音,继续回荡在九州上空。

“不可否认,始皇帝横扫六合,废分封,置郡县,自然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但过于集中权力,让宗室失去对于朝局的制衡,明显的对于大秦是存在隐患的。”

“昭武帝就不同了。”

话音一转,天幕上的画面随之变幻。

“昭武帝继位后,立《宗室考成法》,设宗学,凡赢姓宗亲,皆需入学,定期大考,优胜劣汰!”“其目的,便是将一度被圈禁的宗室,彻底转化为帝国的人才储备库,为国所用!”

“不过,有资格进入宗学的,皆是五服之外的赢姓宗亲。”

“如此,亦可有效避免有心之人,利用宗亲身份作乱,威胁皇权。”

“其次,对于宗室的封赏,更是逐级而降,超出五服之外,宗室也只是在名册上挂名而已。”天幕的这番言论,瞬间在大秦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尤其是对于宗室的封赏,还会因为血缘远近的关系逐级下降。

宗室之贵,不应该生来如此吗?

而且,宗室还要进行“考核’,简直太离谱了。

意味着,哪怕血缘关系是赢姓。

你才华不行,或者某些方面能力不行。

因为考核不过的缘故,从帝国获得的资源、权位就会逐级下降,谁乐意?

“这……这不是剥夺了我等与生俱来的尊贵吗?”

就在年轻的公子愤愤不平,低声抱怨的时候。

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臣子,则是眉头紧皱,出列道:“陛下,宗室封赏,自当遵循亲亲之义。”“虽血缘五代之后逐级而降,属于常理,但考核宗室此法,怕是有违祖制,伤及宗室亲情。”儒家这边持着不同意见,不过王翦、蒙武为首的军功集团,以及务实派的官僚们,则对此大加赞赏。“陛下,此策大善!”

“宗室子弟,食君之禄,亦当为国分忧!通过考成之法,选拔贤才,既能稳固君王权威,又能避免权臣乱政,一举两得!”

听着朝野的议论,赢政端坐于上,面色沉静,没有言语。

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赢政任何的决断,都要再三衡量。

除非是确实,能够利于大秦的国策。

不然,赢政是不会考虑推行的。

他将目光投向天幕,天幕画面推进。

而女主播的声音,也在此时响起,变得越发严肃。

“宗室之柱的崩塌,导致大秦根本的权力结构失衡。”

“昭武帝的举措,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既能够让宗室在朝堂上制衡,避免了文臣武将某一方的独大。”

“更限制了宗室的扩张,使得宗室能够小幅度的在后来的皇帝监控下。”

“说完宗室,大秦的律法问题,则是大秦之所以要“亡’的关键。”

天幕的言论,让赢政的眉头一皱。

大秦律法,难不成真有什么问题不成。

可如今大秦上下,都能够如一运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