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55章 刚柔并济,法铸太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刚柔并济,法铸太平(1 / 2)

轰!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

大殿内,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斯更为震惊。

瞳孔放大,对于天幕上的言论,下意识的陷入了思考。

“公私……分明?法……竟可分作『国法』与『民法』?!这……这究竟是何道理?”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他学自荀子,但却是法家门徒。

对于法家,他奉《商君书》为圭臬,讲的可是求法令滋彰,一体而治。

又怎么听闻,如此石破天惊的言论呢。

尤其是这个国法和民法的概念,让他觉得没有必要。

一时间,大秦这位曾经的廷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和困惑。

而天幕好像知道了他的迷惘,在画面中给出了答案。

天幕画面流转,来到了重新一统后,昭武帝听证的庄严景象。

章台殿内。

虽然和现在的章台殿别无二致,但是御座上的主人,换成了年轻的帝王。

帝王气度沉凝如渊,眼神洞若观火,好似能够看清万物人心。

殿内群臣肃立,气氛虽然肃穆,却没有始皇帝时期那样让人感觉到窒息的压抑。

这,正是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朝廷。

“诸位爱卿,《大秦律》虽为强国之基,然其条文繁苛,亦多有不便之处。”

“尤其是『连坐』一法,使父子相疑,夫妻相怨,邻里相忌,人伦之信荡然无存。”

年轻的帝王,温润有力的声音响起,直指帝国痛点。

“然,商君旧制,历经百年,已如老树盘根,深植于帝国肌理。”

“朕今日问于诸卿,当如何修其枝叶,而不伤其主干?”

帝王之问,重若千钧!

此问,不仅关乎律法条文的增删,更触及了大秦帝国的立国之本!

殿内,群臣陷入了一场大讨论当中。

不久,身着廷尉服的官吏出列,气宇轩昂的模样,正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他躬身奏道:

“陛下,臣以为,连坐之法,其本意在于使民互监,以绝奸邪。”

“若骤然废之,恐致天下懈怠,可将『知情不报,罪加一等』,改为『首告奸非者,免其本罪,并有赏』。”

“如此,既可存举奸之实效,又可免无辜者互相倾轧之苦。”

蒙毅话音刚落,另一侧的一位老者,就神色激动的出言打断了他。

此人,则是昭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表叔孙通。

“陛下!”叔孙通高声奏道,“《尚书·大禹谟》有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乃上古圣王之治道!”

“连坐之法,有违天和,乃暴政之源!”

“何不趁此新政伊始,尽废此法,以彰陛下仁德,使天下归心?”

儒法之争,再次于殿上重演。

天下安定,儒和法都想重新在帝国的朝堂上,获得皇帝的青睐,主导帝国的意识形态。

“好了。”

就在叔孙通还想在说什么的时候,昭武帝却轻轻抬起手,一股无形的威严,让殿内恢复了平静。“博士且安。”

他的声音温和,没有急着否定叔孙通,而是给他说明了大秦如今的状况。

“正如良医疗疾,猛药虽可去沉疴,却也易伤及元气。”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变法不可操之过急。”

昭武帝安抚了叔孙通,随即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新政之下,律法确然当变!”

“朕以为,新法之立,必先确立其根本原则。”

“如今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国策当以休养生息为重。”

“是故,法之功用,在于禁暴,而非禁言!”

“法之目的,在于保民,而非役民!”

他从御座上缓缓站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自其体内沛然而出。

“自今日起,我大秦之法,当分公私,明权责!”

“国法与民法,必当彻底分离!”

“法,不是酷吏的鞭子,还可以是商家的算筹,大秦和万民的“契约’!”

天幕的话语,如同石破天惊一般,粉碎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而女主播的言论,也在此时恰逢其会的响起。

“自此,大秦的律法开始前进,在昭武帝的命令下,原有秦律设计到国家安全、军事、行政及重大犯罪的部分,加以提炼,简化为一部新的法典一一《秦典》。”

“《秦典》是刑法的核心,简明扼要的明确了哪些是设计到谋反、或者威胁到大秦的罪是犯罪。”“其特点,做到了那个时代下的基本公正、严明,《秦典》的连坐保留,而《民法》中彻底废除一”除却诛九族的大罪,或者“十恶’之罪,其余罪在《秦典》中减少了连坐的几率。

而民法的概念,则是把民间契约、婚姻、债务、田产买卖等纠纷的条例独立出来。

编纂为另一部法典一一《民法》。

天幕的主播,言语颇为激动的解说着。

“民法确保了官吏行事的基本公正,这是华夏历史上的里程碑一幕。”

“意味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