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112章 仁义难解胡马患,雷霆方铸九原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仁义难解胡马患,雷霆方铸九原安(1 / 2)

然而,面对着赢政的愤怒。

此刻的扶苏,却也有自己的理由,或者说,对于儒家信条的坚守。

以及“王道’的认可一一

“回禀父皇,天幕中韩信将军的战功,儿臣亦是为之阵风,然儿臣确实觉得,有三点不妥,若是如此行事,恐会给大秦留下长远之隐患。”

“其一,《司马法》有云“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此乃古之王师用兵之道,为的是不赶尽杀绝,不结死仇!”

“韩信将军焚其草场,断其生路;投以毒粮,更害老弱。”

“虽有所奇效,但此为一时之效,亦然将匈奴全族逼入死地,结下永世不可化解的血仇!”“未来百年,北疆怕是烽火不绝啊!”

“儿臣幼时曾见宫人捣毁蜂巢,虽得一时蜂蜜,却招群蜂不死不休之蛰!天幕之策,岂非类此?”“其二。”

他向前一步,目光更是扫过了王翦、蒙武等沙场宿将,随即道,“《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韩信将军之策,虽有“伐交’之表,然其核心,终究是“伐兵’之术。”

“以酷烈手段震慑草原,固然能使匈奴一时臣服,然其心必不服。”

“我大秦为何不能行更高明之「伐谋’之策?”

经过了一番训斥,扶苏本身也学会了一些思考,随即目光转向赢政,语气变得恳切。

“父皇,那匈奴人单于冒顿显然是一代雄主,按照天幕所言,其乃弑父自立,名不正言不顺。”“我大秦乃天下正统,为何不能以天子之名,册封那位被冒顿所杀的右贤王之子为新单于?”“可以王师助复仇,号令草原各部共讨国贼,如此我军必然就成为了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扶苏的语气,瞬间就在此刻变得激昂许多。

“届时,匈奴内部必定分裂,我大秦只需要坐镇长城,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比深入险境,行诡诈之术更为稳妥,更显王道气度?”

他的一番话语,看起来相当高明,以至于让王翦、蒙武等宿将都为之侧目。

似乎,长公子此言有几番道理。

“其三,”扶苏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痛心,“民心,乃国之根本。”

“天幕所示,六弟亦以“民心即天意’为国策。”

“然,韩信将军此战,虽胜,却向天下人展示了我大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霸道’一面。”“六国遗民见此,心中岂能不惧?他们会想,今日大秦能如此对待匈奴,他日是否也能如此对待他们?”

“如此一来,六弟在关中好不容易树立的仁德形象,恐将毁于一旦,天下人心……亦将因此而失!”扶苏的话,听起来有几分道理。

但是,却忽视了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匈奴人和大秦,本就结成死仇了。

先前大秦没有一统之前,匈奴人就没有侵犯过诸夏吗?

赢政头一次觉得,这个儿子似乎没有那么一无是处。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心中的怒火也变得更加猛烈。

“你说的倒是头头是道,那朕且问你,册封新单于的粮草从何而来?”

他怒斥道,眼中带着一丝冷然,“难道你要让那时的大秦,再从关中百姓口中再刮出一层油沫不成?”“你口口声声说王道,但王道立足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大秦有强大的国力和碾压匈奴人的时机。”“天幕的大秦,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又岂能行此吴日长久之策。”

时间。

对于天幕显现的未来大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争取足够的时间,让北疆安定才能够如此大秦能够腾出手来,收拾不安分的六国叛逆。

赢政甚至都觉得,这是自己做之前做出的太善良了。

对于那些六国贵族,没有彻底赶尽杀绝,才给未来大秦留下来如此巨大的隐患。

“可是父皇………”

扶苏还想争辩几句,但是就被赢政几句话顶了回去。

“仁义?你与豺狼有什么仁义可言?昔年匈奴年年寇边,杀我子民,掠我财物,可曾讲过半分仁义,彼时安能在咸阳吟诵诗书?”

赢政冷哼了一声,“至于血仇?大秦和匈奴之间,早已经血海深仇,不在乎多添一笔!”

“唯有打的他们肝胆俱裂,世世代代都不敢南下牧马,方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韩信用最小的代价,为大秦获得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而你还在这谈什么长远隐患,王道气度!?”他指着扶苏,声音充满了失望。

“我的扶苏公子,你就别再说…”

淳于越心底发愁,这样下去在始皇帝面前失去了圣心,扶苏哪里还有机会登临帝位。

群臣们面面相觑,对于赢政和扶苏父子的冲突,不知道是劝,还是要沉默不言。

“父皇,请容儿臣说几句。”

随着赢辰出声,所有人都目光,都落在了赢辰的身上。

赢政的脸色稍缓,他看向了眼前的儿子,沉声而道:“讲。”

“大哥一片仁心,这也是为了大秦江山社稷着想。”

他随即开口,缓和了下紧张的气氛。

不过,赢辰的话锋也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