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灭六国叛逆,当徐徐图之。”
韩信随即开口,道:“所以,自当先弱后强,从沛公刘邦着手,断其根基,方能除此后患。”“刘邦所据沛县、砀郡,地处中原腹地。若任其坐大,势必与诸侯相互勾连,形成合纵之势。”此言一出,立时引得王离心中不满。
在他看来,区区刘邦,何足为虑?真正的大患,唯有项羽!
只要解决了项羽,其他六国叛逆,皆不足挂齿。
“陛下!”
王离抱拳而立,郑重奏道:“巨鹿之战,楚军已然大败,正是我军乘胜追击之良机。”
“如今北疆无虞,倘若先灭楚人,擒斩项羽,其余六国逆贼,自当土崩瓦解!”
于王离这般少壮派将领而言,此刻最要紧者,莫过于军功。
若能凭此再定天下,则不但成就不亚于祖父之伟业,亦可使王氏门第富贵延绵。
“不可!”
韩信神情肃然,朗声道:“项羽虽在巨鹿之战折损兵力,然其背依楚地。若我大秦一味图其速灭,反恐陷入持久消耗。”
“其一,江东水网密布,不利于我大秦骑兵驰骋;其二,楚地百姓怨秦之深,易令我军陷入持久征伐;”
“其三,项羽有勇而寡谋。若逼其决战,困兽犹斗之下,反更激发其死志!”
话未及尽,王离已厉声反驳:
“沛公不过草寇,何足挂齿!”
“项羽则不同。江东子弟,精锐善战,若待其元气复苏,恐为我大秦心腹之患!”
王离神色愈加坚毅,道:“昔日长平之战,武安君不正是集中兵力,一举灭赵乎?”
“今项羽势孤,正宜效法先贤,速战速决!”
说罢,他冷冷一笑,目光紧盯韩信:
“校尉莫非畏惧项羽威名,故意避重就轻?”
“项羽之勇,非奇谋可制,唯有堂堂之阵击之!”
“若我军东征砀郡,项羽必渡江北上,袭我腹背,届时两线作战,悔之晚矣!”
王离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在他看来项羽势大,如果不先解决项羽的话。
一旦项羽恢复元气,汇聚江东子弟,再勾结诸侯联军。
到时候,大秦就是以一己之力,来抵抗六国了。
“陛下,臣以为通武侯之策,可行!”
章邯见状,随即出列道,“臣和项羽在巨鹿一战,深知其人勇武,六国叛逆中,唯有项羽威胁最大。”“唯有速战速决,方能够避免其恢复元气,联合其他诸侯反扑。”
解决了项羽,那么解决其他诸侯,那就容易多了。
“臣以为不可!”
此时,老成持重的李信亦开口,道:“项羽虽勇,然有勇无谋。若我大秦主力硬攻,正如韩信所言,必陷消耗。”
“我大秦国力难以久耗。即便有火药此等神器,然其产量稀少,岂能指望以此震慑项羽?”李信说的也是实话,而实际上火药武器快速发展,也是要等墨家加入以后。
就目前而言,秦军使用的武器还是传统弓弩居多。
“沛公刘邦此人,善于笼络人心。先灭刘邦,剪除诸侯羽翼,再合围项羽,方为正道。”
他继续说着,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刘邦所据区域,接近关中,不可置之不理。我大秦亦可借机分化诸侯,许以重利,以孤立项羽,杜绝诸侯串联之势。”
“如此,则我大秦可分而破之,终能再一统天下!”
最终,天幕画面中,昭武帝接受了韩信的提议。
“就依卿所言。”
御座上,昭武帝站了起来,锐利的目光扫视群臣,道:
“刘邦看似为疥癣之疾之患,然其善抚民心,若任期坐大,必定成肘腋之祸。”
王离挣扎了一会,随即上前出列质疑道,“陛下,项羽乃六国盟主,若是放任其整合江东,于我大秦不利啊。”
“项羽虽勇,却刚愎自用。诸侯早已离心。朕意已决一一先灭刘邦,再伐项羽!”
昭武帝一挥手,断然制止了王离欲言之势。
“着令:李信将军率虎贲精锐数万,以韩信为辅,发兵沛县!”
“王离镇守荥阳,配以千具“震天雷’,项羽若敢妄动,便迎头痛击!”
“另传诏天下:凡弃刘邦而归顺者,爵升一级;擒刘邦献首者,封万户侯!”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大秦庞大的官僚机器,随即在这一刻轰然运转起来。
诏令从咸阳,传递到天下各处。
谁都清楚,大秦的统一战争,再次开始了。
而大秦先选择攻打的目标,则是刘邦。
刘邦这边,则是因为昭武帝的选择气急败坏。
明明自己势力不强,为何这秦帝要抓着自己不放呢?
与此同时,昭武帝又遣使四出,安抚诸侯,以厚利利诱,暗中离间六国。
尤以江东为重,更遣使极力造谣,痛斥刘邦之“背德”。
使者在项羽之前痛心疾首地揭发:“霸王明鉴!那刘季,早已背弃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之约!”“不顾霸王您在巨鹿与秦军鏖战,竟欲绕道偷袭咸阳,窃取不世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