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124章 随何舌辩破英布,钟离兵败震楚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随何舌辩破英布,钟离兵败震楚营(1 / 2)

不过,面对着杀气腾腾的九江兵,随何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惧色。

敢于领下昭武帝的任务,来到英布大营,随何自然是早就做了赴死的准备的。

“好胆色!”

英布冷笑道,语气带着一丝不耐,“孤看你也是一表人才,何苦为秦贼效力。”

“大秦乃天下正统,扫平六合,一统诸夏,为大秦效力,有何不可?”

面对着英布的话,随何淡然自若的道,“倒是九江王欲要杀我,但杀我之后,大王您的项上人头,又能够安稳几日。”

他的一番话语,让英布的眉头微蹙。

“你到是伶牙俐齿,先不说他秦人不过是西陲小国,六国之地,本为六国之民,秦贼强并土地,谈何天下正统。”

“至于诸夏,各分其国,又何须一统,要论正统的话,周室才是天下正统。”

不要说他英布没啥文化,好歹他还是上古四圣皋陶的后裔。

对于春秋的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只是家道中落,因此沦为平民而已。

但能够走到九江王的地位,除了他自身的能力,家承亦是帮助了他不少。

“暴秦无道,你不思故国就罢了,还为了助秦,不惜孤身犯险到此,岂不是为虎作怅。”

英布的反问,倒是让随何大笑,随即反驳道:“周室衰微,诸侯兼并,民不聊生。”

“大秦结束了五百年的战乱,使得天下安定,书同文、车同轨,商旅通达,百姓不再因国界而受阻,让天下黔首免于兵戈之苦,此非正统,何为正统?”

“更何况,要论血脉的话,周室分封诸侯时,六国先祖何尝又不是臣属?”

“如今六国复立,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再掀战火,徒增苍生劫难!”

而听到这里,英布的脸上已然露出了不悦。

“大胆!”

英布身边的一员悍将怒喝,手中已按上刀柄。

四周的兵士,更是面带杀意,不过英布挥了挥手,示意着麾下之人安静下来。

“你这书生,倒是会说,但秦人无道,律法严苛,本是事实。”

他抽剑而出,剑指着随何的方向道,“你有此胆色来孤的军营,莫不是赢氏小儿觉得孤在鸿沟搅得他不得安宁,想要求饶不成?”

英布的目光灼灼,想要将随何的心中所想一眼洞穿。

“哈哈哈哈,九江王说笑了,我大秦蒸蒸日上,在陛下的带领下日渐鼎盛。”

随何朗声而道,环视着四周将领,“九江王以为,依靠你这三万九江兵,就能够逼退大秦军队不成?”“臣亦是九江出身,虽然事秦,可不愿九江因为项王陷入战火,使得父老乡亲孤苦无依。”“我深知大王雄踞九江,勇冠三军,又是项王左膀右臂,但是外臣觉得,大王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他继续说着,每一个字都仿佛说到了英布的心坎,“您此次援刘,怕是违背了项王的意愿,若是胜了,便是功高盖主,项王必定忌惮。”

“若是败了,他正好名正言顺的收拢您的残部,所以敢问大王,此战不论胜败,那么在项羽眼中,您究竞是有功,还是过呢?”

英布的脸上肌肉猛地抽搐了一下,眼中的杀意褪去,青铜剑收回剑鞘。

“你这番话,简直是可笑之极,项王怎会如此对我?”

他摇头驳斥,语气却已不再坚定。

“呵呵。”

随何神情自若,似已看穿其心,“大王何必自欺?项王坐视刘邦于砀郡、丰邑水深火热。”“又令钟离昧三万人虚张声势袭扰荥阳,真意并非全力救援。而您率九江兵直面秦军锋芒,阻其进军。”

“外臣不信,项王真将您视为“肱骨之臣’。”

英布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嘴上仍强撑道:“暴秦灭六国,暴虐无道。”

“项羽行事或有失当,本王难道就该背弃项王,投靠暴秦?”

“大王口口声声称暴秦无道,但项羽坑杀降卒、屠城劫掠之暴行,比之大秦何如?”随何紧接着反驳,“秦法虽严,却一视同仁;项羽分封诸侯,不过为诸将分利,何曾为六国百姓谋福?”

“我家陛下重才任贤,大王乃皋陶之后,本为圣裔,何必屈居项羽之下?”

随何眯眼,抛出几乎无法拒绝的条件:

“若归秦,陛下必以王爵相待,九江之地仍归大王自治。”

“何必为他人作嫁衣,反使先祖蒙羞?届时,麾下数万将士富贵前程,尽在您一念之间。”话落,帐内陷入死寂,唯有将领粗重呼吸声回荡。

“哼!”良久之后,英布脸色阴晴不定,盯着随何道:

“任你巧舌如簧,孤怎知这不是你秦人的缓兵之计?”

“陛下重诺,天下皆知。外臣持有陛下节杖,此行正是代表陛下意愿而来。”

随何仿佛早有预料一般,拿出昭武帝所赐节杖,“大王若有顾虑,不妨再想想,您此次助刘,损失的都是自己部众。”

“您无法螳臂挡车,刘邦覆灭在即,他若亡,中原尽归秦土!”

“届时我大秦陛下挟一统中原之威势,章邯已破沛县,刘邦家眷尽入秦军之手;董翳部已逼近南阳,断楚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