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127章 郡县弊显群臣争,嬴政问策定国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郡县弊显群臣争,嬴政问策定国本(1 / 2)

天幕画面上。

“刘邦的投降,就代表着六国集团的初步瓦解,代表六国的反秦势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女主播的话语,而现实六国故地的贵族,脸色大变。

一些心向六国之人,更是无法相信,刘邦会就此投降。

但,天幕上的画面已经切实告诉他们,在天幕假设的一种历史,能够成为一代雄主的刘邦降了。那么西楚霸王项羽,又还能坚持的了多久呢?

“六国叛秦,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六国统治阶层被消灭,但是秦国却没有有效利用起六国士人。”“郡县制在不同的国家,都有实行,其中楚国是实行郡县制最早的,不过楚国实行开始的是县制。”“楚武王灭权国后设立权县,任命权王为县尹,直属于国君,这是中央集权的有力尝试。”“晋国设县分给卿大夫,但是没有强化君权,却导致了公卿家族势大,促成了后来的赵、魏、韩分晋。“各国在兼并战争当中,都相互逐渐设立郡县,但是分封制度下贵族势力依旧垄断地方权力。”“大秦统一初期的郡县制的失败,最主要的还是关键愿意,没有彻底建立从上到下的官吏体系,还有法吏的培育也需要高额成本。”

天幕画面,展现出了六国在一统后和一统前的场景。

六国士子在一统前,还能作为贵族门客为贵族效力,最主要的还是能够借此机会跻身官吏,治理一方。但是六国被大秦一统后局势就变了,六国士子竞争不过秦人士子,因为秦国只尊重法家。

士人们满腹怨气,法家士子的培育成本,又在秦国明显高于其他六国士子。

“大秦一统天下本身是对的,但是有效的配套体系没有延续下来,更是因为郡县制的推广,使得地方官吏人员紧张。”

“秦吏甚至还需要和地方合作,才能维系在当地对于秦国的统治,六国贵族虽然失去了统治地位,影响力依旧不弱。”

“在满腹怨气的六国士子股东,还有秦国法家的苛政下,等到始皇帝一死,天下皆叛,若非昭武帝的横空出世。”

“大秦二世而亡,本就是注定的。”

女主播的话语,响彻天空,而这番话也让现实中的赢政,心中一沉。

他原本想怪罪胡亥,愤怒的情绪让他几乎就要咆哮出声。

但天幕的画面,告诉了赢政大秦灭亡不在于一人,而在于大秦在统一之初,推广郡县制存在的问题。郡县制需要大量的法家士子,但是一个法家士子的培育成本,比起六国士子要高,本就是一件难题。赢政叹了口气,面色惆怅。

而满朝文武因为天幕的言论,亦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天幕中昭武帝打造的盛世,和如今始皇帝打造的大一统帝国,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个差距,让朝臣们都不知道如何应对。

“诸位爱卿,天幕所言相比已经看到了。”

赢政顿了顿,森然的声音在此刻响起,“告诉朕,为何朕的统一大业,会因为吏员不足倾覆?!为何大秦的郡县制,到了六国之地,就成为了催生祸乱的根源!”

帝王声声质问,就如同千斤巨石,压得满朝文武喘不过气。

如何治理接下来的大秦,亦是成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郡国并行制度,赢政已经打算全力推行,但郡县制就此放弃,依旧是让赢政很不甘。

角落中,阴翳着脸的李斯沉吟了良久,随即第一个叩首出列,声音嘶哑的道:“陛下,臣以为并非秦制之过,而是六国之人,心怀故国,懈怠散漫,不服秦法教化。”

他抬起头来,眼眸中更是闪过了一丝冷光,“六国士子虽失旧主,却仍抱残守缺,拒不修习秦法,不通律令,不识官制,岂能为吏?若任其混入郡县,势必掣肘法度,扰乱政纲。”

“臣以为,应设“律学官塾’,令六国士子入学修习《秦律》,考核通达者,方可授职;若屡试不通者,贬为吏卒,令其知法之尊严。”

他语气一顿,随即补充:

“至于典籍,六国之书多载旧制旧义,易使人心回溯故国,动摇国本。”

“臣请设典籍审议之官,凡有悖秦制者,皆列为禁书,不得私藏流传。”

“如此,既不妄杀士人,又可肃清旧思,令天下归一于法。”

李斯给出的建议,没有曾经那般酷烈,也是考虑到天幕所言。

法家之策,太过酷烈,便易于失去人心。

“李斯,你这是要逼迫天下士子尽反吗?”

淳于越怒了,他厉声呵斥道,“陛下,李斯此言,乃取乱之道!”

他没敢继续用老一套来劝说赢政,而是以天幕为例子,“诸如天幕中昭武帝所行之策,皆有“王道’影子。”

“陛下,不如尽仿效天幕之策,行大道以安天下民心。”

不过,淳于越话一出口,立刻就遭受到了廷尉蒙毅的驳斥。

“尽效仿天幕之策,博士怕是说笑了!”

他踏步而出,声音如同洪钟,“天幕所示之策,在大秦一统前后都有不同,岂是三言两语尽效仿之就可行的?”

“天幕昭武帝有“王道’影子,但行的亦是“霸道’之策,刘邦、项羽之辈,皆是狼子野心,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