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这边,吕摇心知昭武帝担忧外戚干政的问题。
所以拒绝了吕雉的求援,昭武帝明白吕摇心思,也没有降罪吕雉。
加上他的大舅哥吕泽确实是有帅才,大秦亦是在用人之际。
对于吕泽,他是信任有加。
大秦再次一统后,吕泽甚至成为了日后镇守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代都护。
秦楚决战前夕,后方军需调度出现巨大缺口。
又是吕鳐,不眠不休三日,亲自协调各方,将自己多年积攒的私库尽数捐出,为韩信的奇袭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战后,昭武帝自前线归来,看着前来迎接的吕鳐,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柔情与感慨。
“非卿内助,朕难速胜。”
数日后,一道封后诏书昭告天下。
“朕惟德协坤仪,必赖柔嘉之范。吕氏鳐,性秉淑贤,才兼内外……可立为皇后,母仪天下。”天幕中,女主播的话语响起,带着明显的羡慕:
“从此,这位出身坎坷的女子,就成为了大秦最尊贵的皇后。”
“她不干预朝政,却用她的善良与智慧,成为了昭武帝“王道’一面的最佳执行者。”
“设立“天下仓’,救济灾民;开办女学,启迪民智。她与昭武帝的爱情,不仅仅是帝后的相濡以沫,更是两个伟大灵魂的相互成就,共同谱写了“昭武之治’最温情、也最动人的篇章。”
天幕的番外篇,也很快到此结束。
现实,章台殿内。
知进退,懂荣辱。
这样的女子可以说世间稀有,后宫当中哪怕是赢政,都很少见过。
要不然,无非就是以女色侍人罢了。
看天幕画面的一幕,赢政的心底不由得生出来感慨。
老母亲赵姬给他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以至于赢政对于后宫的女子,都不是很信任的。对于外戚,更是严格限制,避免其权力影响到皇权。
赢政是独断专行的,因为他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唯上者,名与器不可假于人手。
大秦出现的太后太多,而太后遗留下来到政治势力,也是太多了。
外戚始终是大秦长久以来的难题。
就在赢政思虑的时候,天幕的画面因此再度有了变化,伴随着光影流转。
天幕上《秦史》列传中,闪烁着金光的竹简缓缓打开,而竹简上赫然间的出现了几个大字:【《秦史·后妃列传·孝慈皇后传》
后起于微末,入侍潜邸。值二世之乱,帝心忧危,后以静默守,不离不弃。帝感其德,许以天下。及登大宝,新政屡阻。后于深宫之中,献策颖川,以民利破豪强之盟,解君父燃眉之困。又于关中大早,亲赴灾民,散尽私财,以工代赈。于是万民感颂,称其“贤后”。
乃立为中宫,母仪天下。设天下之仓,以养孤弱;开兰台之学,以辅圣明。帝行霸道于外,后施仁恩于内。
自请远其外戚,以绝干政之源;暗调军需之用,以助平楚之功。
终昭武一朝,海内升平,风俗醇美,后之力也。其有宣太后之才,而无赵姬之私;有长孙之贤,更有开创之功。
诚乃帝之知己,国之大幸,千古一后,母仪万代也!】
天幕的评价,着实是惊到了赢政。
不过,想到天幕中吕徭的所为,能够得到如此评价,也是理所应当的。
就当所有人以为,天幕的剧情到此为止的时候,而天幕画面,紧接着出现了新的景象。
一幅幅气势恢宏的画面,就在顷刻间展开。
【名场面一:该下决战】
北疆定,中原靖,天下二分,秦占据膏腴之地,大势在秦,楚国的再次灭亡,就在旦夕之间。西楚霸王,汇聚了最后的江东子弟,于下邳构筑防线,欲与大秦帝国进行一场赌上一切的终极对决!宏大的画面,就此展开。
韩信布下了“十面埋伏’的天罗地网,虎贲军的火器营在外围构筑起死亡防线,北地军团的重步兵层层设防。
李信、章邯、英布的部队从不同方向完成合围,一张无形的绞索,正向着下邳缓缓收紧。
【名场面二:昭武论道】
自刘邦降秦,楚国灭,大秦天下再度一统。
昭武帝再度召来张良,问其是否愿为秦效命。
画面中,帝与谋士相对而坐。无君臣之威压,唯智者之对话。
昭武帝神色平静,却语带锋芒:
“先生,楚虽灭,六国之心未泯。朕之一统,于先生之眼,是否仍是“暴秦’之续?”
张良神情锐利,言辞犀利:
“陛下推行均田,安抚万民,已有圣君之相。
然,国仇家恨,岂能一朝尽释?良斗胆请问,秦之一统,于诸夏而言,究竟是对,还是错?若天下重归列国并立,各自发展,是否更近于大道?”
光影缓缓暗淡,画面渐次收束。
女主播清亮的声音随之响起:
“中原大决战的篇章,至此落幕。下期,我们将彻底讲述秦楚决战的终极一役,以及萧何、陈平等人的安置。
更有咸阳宫内,昭武帝与张良的千古论道。正是此番论道,使得张良放下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