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李昂算是见识到了英国主持人的提问风格,如果说美国主持人为了博取收视率,提问的方式就像猎人搭弓射箭。
那么英国佬就是陷阱捕猎大师,总是挖好窟窿等著嘉宾自己往里跳。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狩猎方式。
“分手后就不能做朋友吗?”
“当然可以..:”主持人坐直了身子,露出了笑意,“原谅我们这些英国人比较传统,我是说这就是美国式的恋爱关係吗?你们之间的举止似乎过於亲密了,很难不让人有过度解读。”
“whatever(隨你咋想)。”李昂摊摊手,“每个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尊重女性的人,男女平等的倡导者,分手后就不能做朋友?这其实是一种性歧视的表现。”
“这.::”主持人一时哑然,不知道如何结束这个由自己开启的话题。
千禧年之前,英国还是个相对保守的国家,至少比起海峡对岸被称为欧洲左棍发源地的法国要强的多。
但千禧年后保守主义已经被左棍思潮淹没,英国已经成为左棍运动的另一个中心,与隔壁法国分庭抗礼。
bbc又是这股思潮的绝对倡导者,这种环境下容不得主持人说出任何保守主义倾向的话,这是政治不正確的表现。
“罗比凭藉《faded》红遍全球,而你又凭藉《demons》专辑奠定了在摇滚乐坛的基础,你们在英国的热度都很高。”主持人清了清嗓子,绕过让自己尷尬的话题,“这里每个人都很好奇你们分手的原因,方便透露吗?”
李昂和罗比从未在公开场合聊过分手的原因,答案只能依靠媒体们的猜测。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泰勒作为第三者插足了两人的感情。
渣男李昂无力抵抗大长腿的诱惑,再加上小天后的流量吸引,毫不留情將罗比拋弃。
第二种说法是罗比在拍摄《华尔街之狼》期间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擦出火。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证据作为支撑,一张是李昂和泰勒牵手走出餐厅的照片。
一张是他在慈善拍卖会上为了拿下老魔杖与莱昂纳多眼神激烈交锋的画面。
“不方便聊吗?”主持人继续诱导,“我原本以为这会是坦率的聊天,你知道的英国的歌迷对你了解的並不多,他们迫切希望能到更多。”
“没什么不能聊的。”李昂应对自如,“原因没大家猜测的那么神秘,只是因为性格和理念不同。”
“只是因为这个?”
“不然呢?”李昂表情严肃起来,“我希望电视机前的观眾们对公眾人物祛魅,大家都是碳基生物,本质上没那么多不同,我们一样贪婪,一样渴望认同,一样有各自的烦恼”
主持人大笑起来,“你在聊起这段感情的时候似乎非常轻鬆。”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李昂冷笑一声回去,“要不然我故意摆出一副惆悵的表情,等到后期製作时你们再配上一段《葬礼进行曲》播放给观眾?”
“fk..:”主持人在心里暗暗痛骂,这小子怎么比英国人还毒舌,这可一点都不美利坚。
在90年代他曾经採访过如日中天的麦当娜,金髮尤物的表现与她的外表高度一致一胸大无脑。
都不用主持人挖坑,麦当娜自己就会往里面跳。
事实上来自美国乐坛的大部分歌手都是如此。
在摇滚乐的黄金年代里,来自英国的乐队大部分都还延续了披头士的血脉,表现出內敛的学院派气质。
而美国的摇滚乐队却呈现了截然相反的一种特质,嗑药、暴力、银趴、悲剧童年..,
他们聊起这些敏感话题百无禁忌,不需要主持人引导。
主持人仍不死心,继续发起进攻,“聊聊和你传出过緋闻的女明星吧,爱莉安娜、金卡戴珊、希尔德,甚至...碧昂丝女士,你似乎从未公开回应过这些问题。”
“緋闻,绝对的緋闻!”李昂义正辞严,“当然,这些女士都是我的好朋友,她们都是好姑娘,也许我以后会创作一首作品,向她们所有人的名字致敬。”
主持人肃然起敬,写一首歌向自己的緋闻对象致敬是什么骚操作?
“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可是一档比较严肃的访谈节目,观眾们会记得你说的每一句话。”
“当然!”李昂张口就来,语气坚定。
“我想没有人会不期待这首作品..:”
访谈结束,李昂整了整西装,压低贝雷帽檐,走路带风快步走出演播室。
回酒店的商务车上,邦妮抱著笔记本电脑念著明天的行程安排,“明天早上九点在bbc二台有一个简短的访谈节目,比起今天的正式访谈要简单很多,主要是向观眾介绍你新专辑的概念。”
“再接下来,你要参加一个vlog录製,把你在伦敦的生活记录下来。”
“vlog?我干嘛要拍这玩意儿?”
vlog是一种视频日记,主要流行於网络社区之中。
类似邦妮这样的网红会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展示给观眾,无论是奢侈、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