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粮草,得让赵余再征调二十艘漕船,走沁水北上,这比陆路运输节省三成人力。”
(根据汉代边境戍卒口粮标准,每人每日约1.8斤(约2.25小石),三万骑兵每日需消耗约5.4万斤粮食,按汉代大小石换算比例(10:6),每日需60大石。)
蔺相如站在云阳城头,望着远去的骑兵背影,手里捏着一本账本,默默计算着粮草消耗。
他说的漕运之法,源自“水运者,利在舟楫,省于人力”,是古代大军远征最可靠的后勤保障。
而在另一边,朱棣的黄巾军也开始拔营。
五千骑兵牵着战马走在前面,马蹄裹着麻布,避免在石板路上发出声响——这是“潜师夜渡”之法,哪怕是白日行军,也要尽量隐蔽行踪。
朱厌带着五千三千营断后,亲卫们正用猪油擦拭弩机,这种保养兵器的方法,据说能让弩机在潮湿天气里也保持灵敏。
“少渠帅,孟总帅派来的迎接队伍到了,领头的是近段时间以来潞州军大出风头的大将蓐收将军!”
不久之后,前方的探马回报。
“走吧,咱们去会会这位黄巾前辈。”
朱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正了正腰间的佩剑,对朱厌道。
秋风卷起路上的黄叶,打着旋儿飞过马蹄,朱棣望着远处山口飘扬的黄色大旗,忽然觉得父亲的安排或许另有深意。
赵雍带着赵家军北上袭扰苏夜乾州的西面门户炎州,自己则率部入潞州合兵孟章,这两路兵马看似各走一方,实则像两把钳子,正慢慢朝着苏夜的地盘围拢过去。
“少渠帅,您看那山口!”
厉虎忽然指着前方,朱棣抬头望去,只见山口处站着一队人马,为首的将领穿着黄色战袍,腰间挂着块“龙骧总帅”的令牌,正朝着他们拱手行礼。
“少渠帅,该上前见礼了。”
“记住主公的话,客气些,咱们在人家的地盘上,可得守规矩。”
一旁的朱厌碰了碰朱棣的胳膊。
朱棣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催马向前——潞州的风,似乎比瑞州更烈,吹得他的战袍猎猎作响,也吹起了他心中新的战意。
这一路北上,或许比在瑞州攻城时,更要步步小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