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俘仪是华夏古代军队凯旋后向宗庙、社稷及君主进献俘虏与战利品的礼制。
该仪式起源于商周时期,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曾在宗庙南门举行献俘祭祀活动。
西周则通过“瀹祭“将音乐仪式与献俘结合,形成制度化流程。
及至李唐发展出完整军礼体系。
分为太庙告祭、太社献俘和皇帝受俘三阶段,并首次将御楼受俘纳入礼制。
大明终结蒙元鞑子的统治,致力恢复华夏汉人王朝各种传统,献俘仪式也在其中。
按理,献俘是向朝廷,向天子献俘,以此昭示皇权的权威。
不论是琼州一府,还是琼王这位大明亲王,都没有接受献俘仪式的资格。
但,他们就是这么干了。
海事司将士与执法司警卫在高台下列队,将手中雷鸣枪斜举向天连射。
百余名琼王亲卫骑兵身披甲胄,金戈横于马首,在月光下寒气阵阵。
停泊于码头的十余艘钢铁巨舰炮火轰鸣,九十九门威武大将军炮连发十次。
此情此景,身负枷锁的三佛齐国王、满者伯夷国王不禁回想起了国破家亡的那一刻。
一样是炮火连天,一样是铁骑横扫,一样是枪声如雷。
押送的琼军将士并没有把他们推上高台。
琼州虽归属大明的统治,可不管是律法、机构、礼仪皆与内陆不同。
在琼州,献俘共有四步。
一,忠武献俘,凯旋之日于琼州府城忠武庙陈列俘虏,诵读祝文告祭华夏英烈、琼军将士在天之灵。二,社稷告祀,在社稷坛举行告成仪式。
三,示众万民,将俘虏押至琼州府城中央广场,供万民观瞻。
四,受俘大典,琼王在中央广场宣判裁决俘虏。
所以真正的献俘仪式要在琼州府城里举行,鉴于朱桢决定要乘马车走水泥路回府城。
三佛齐、满者伯夷的两位亡国之君得在琼军将士的押送下先行一步,乘琼州号火车火速前往琼州府城,陈列于忠武庙。
朱桢要在这海事总司做的,是犒赏。
“孤就藩琼州至今已有十年矣。”
“十年里,前有倭寇、安南、暹罗乱我琼州,伤我民众。”
“后有南洋三佛齐、满者伯夷不遵王化,戮我琼州使者,劫掠我琼州商队。”
高台上,朱桢在下方万人瞩目下沉声讲述着这些年来琼州的遭遇。
“他们,或是自恃远隔万里,或是自古便不遵华夏王化。”
“他们,是不知收敛的豺狼,是贪心不足的长虫。”
“古人云,四方夷狄畏威而不怀德。”
“想要让夷狄对我琼州心怀敬意,不敢侵犯,当如何?!”
“战!战!!战!!!”
面对琼州之主的询问,不论是盛庸、范阳等各司司长,还是琼州知府、布政使、监察御史三主官,又或者海事司将士、执法司警卫。
所有人,全都声嘶力竭的高呼回应。
“不错!唯战而已!”
朱桢振臂高喊。
“倭寇、安南、暹罗乱我琼州,伤我民众,那便战!”
“南洋三佛齐、满者伯夷不遵王化,戮我琼州使者,劫掠我琼州商队,那就战!”
“而你们,便是我琼州战斗的基石。”
“是你们,长驱直入攻破倭寇、安南、暹罗王都。”
“是你们,不远万里,不惧生死与三佛齐、满者伯夷决战南洋碧波之上。”
“你们,是琼州的英雄,是我朱桢的骄傲!!!”
“现在,孤要给予琼州英雄奖励。”
“孤向尔等保证,凡为我琼州守卫疆土,驱敌征战者,孤与琼州万民,永世不弃!!”
“念到名字者,上台领赏!!”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点燃了全场海事司将士、执法司警卫的情绪。
“呼”
“呼”
“呼”
他们再次右手握拳重重捶打胸膛,口中长呼,目视一名又一名战友被念到名字后,走上高台接受自家王上的奖励。
朱元璋感受着周围琼军将士、警卫的情绪,听着他们口中的呼声。
恍惚间,他觉得自己好似回到了当年在南京城外送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他们出征北伐收复中原时的场不,那时还不叫南京城,叫应天城。
他也还不是大明的开国皇帝,而是吴王。
那时,他当着城外十余万精锐明军的面,高声宣读了北伐檄文。
他现在都还清楚记得那篇檄文的内容。
“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 .
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
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