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第64章 大明的转折,倭国的金山银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大明的转折,倭国的金山银山!(1 / 2)

连建立皇商都如此费劲,更别说从大明朝堂发动工业革命。

天理人欲…

祖宗之法…

圣贤之道…

那些深受理学影响的文臣,绝不会坐视工匠和商人的地位拔高。

说不定到头来,又是一场皇帝和文臣的权力争斗。

工业革命不是一年两年,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朱元璋活着,压得住朝廷的群臣。

可后世君王能吗?

张居正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在许易看来,这场革新最好的发起点,是民间,是商人。

当悄无声息间,形成滚滚洪流,利益纠缠在一块…

就算皇帝也无法阻拦这一切,就像崇祯无法阻拦亡国一样。

“这…”

听完许易的讲述,朱元璋老脸一时羞愧不已。

心虚、懊恼,甚至不敢直视许易那双锐利的眼睛。

先前听到许易说想建立皇商,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就是前者想借机敛财。

毕竟在他眼里,许易彻头彻尾就是自利的奸商。

现在他才发现…

二者的认知和格局,压根不在一个层面。

他在意的只是大明的存亡,而许易已经在考虑这个民族的未来。

他朱元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许兄!高义!”

朱标一双明亮的眼神蕴含着对未来的殷切光辉,全身鸡皮疙瘩都在亢奋躁动。

“张子《横渠语录》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许兄的志向,绝对配得上为万世开太平五字。”

“真叫孤刮目相看!”

许易哑然失笑,摆手道:

“得了吧,我可当不起那般崇高评价,只是华夏曾经过,不想你们大明也经历这一遭。”

“姑且算是,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把伞的些许仁爱之心在作怪吧。”

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把伞?

朱标暗道了一声妙,内心越发期待大明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许易!”

“咱大明,真的也能爆发改变国运的工业革命?”

想通了关键在于工业革命,朱元璋脸上忽绽放惊艳时光的壮志豪情。

大明,当世第一。

若是经历工业革命,岂不是更加的强大?

既然世界的强国都视华夏为鱼肉。

巍巍大明,何惧一战?

朱元璋败过太多敌人,他们大多算是英雄,可也都是华夏自己人。

他不想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要以新的姿态击溃那些潜在的敌人。

要他们知道

他们没有资格,再成为大明的敌人!

见老朱眼里野心勃勃,似被刺激到了,许易心头莫名一阵明朗。

尽管道路不同,但至少想法差不多,有这点就足够了。

高产作物会解放劳动力,并形成人口爆发。

大明的商业压抑,那就发展商业。

大明的财富不够,那就掠夺财富。

从手工作坊开始,将原料变成货物。

洪武一朝面对的市场,不仅是海外,还有大明其他朝代。

哪怕货物囤积,早晚也会用得到。

许易精神焕发,眉宇间洋溢着一股绝无仅有的自信风采,有力回道:

“条件不充分,那就营造条件。”

“十年做不到,那就一百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你们是皇帝,已经没有退缩的理由,不是吗?”

朱元璋和朱标面面相觑,无法反驳这话。

既然知道那段屈辱的历史,他们断不能让华夏在他们手中沉沦。

“许易!”

二人将目光汇聚在许易身上,眼神精彩绝伦。

这一刻。

春风是如此干净清爽,令人全身心都在欢呼雀跃。

春天,一年的开始。

柳叶新芽,垂落的柳条迎风摇曳,在池塘画出一圈圈的波澜。

男人之间不需要太多言语,简单的一个“走”字,就能唤起一群人跟随。

这一天。

两个迥乎不同的时代,似乎彼此达成了和解。

大明命运的齿轮,也在这一刻走向不同的方向。

“再喝点?”

说话间,许易掏出三罐啤酒,丢了两瓶给两人。

拉环被拉开,许易大口饮了一口,清冽的啤酒驱散了时代硝烟下的悲怆与伤感。

朱元璋和朱标悠然躺了回去,打开啤酒喝了起来。

今日这酒,滋味极佳。

“皇商之事,需要白银太多,远不止几百万两可以办到。”

“国库剩下的那些白银,咱需要顾及的地方也太多,你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吗?”

素来暴躁凶残的朱元璋,此刻声音格外平静,宛如入鞘的宝剑,锋芒暗藏。

许易摇头道:“那么着急干什么?”

“改变不了全国,那就先改变一个地方。”

“后世称之为试点,以点带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