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80年代:我有一个卖货平台> 第44章 苏大强的构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苏大强的构想(1 / 2)

苏大强吩咐,把知了猴、蚂蟥装到其中一辆小的货车,先拉走。接着,就是那些衣柜,抬到另外一辆货车。

很快,知了猴、蚂蟥和衣柜都发货了。

青梨一直收到下午两点,今天的青梨更多,超过十万斤,达到十二万斤的恐怖收购量。

哪怕是13米长的半挂车,都装不下。所以,在那辆半挂车走后,平台再派来一辆半挂。这种半挂车,最大载货量是32吨,也就是六万四千斤左右。

苏大强也不得不感叹平台的强大。

“爸,我们先回去啦!”忙完之后,苏永年等人开口道。

“嗯!你们先回去。”苏大强点头。

他准备去信用社取钱,这次多取点,已经和信用社那边打过招呼。

信用社虽然没问苏大强这些钱的用处,但也了解清楚了情况,得知苏大强就是在他们公社大肆收购青梨的人。

正在这时,梁副主任又来了。

他带来了一个人。

“大强,这位是施工队的贾队长,他想跟你聊聊。”

苏大强听后,跟贾队长握了握手,互相认识一番,然后聊起厂房建设的事情。贾队长这次来,其实是想要具体的施工图纸的。

但苏大强哪有什么施工图纸?他只能告诉贾队长,自己对厂房的一些要求。

贾队长当场就拿出纸和笔,根据苏大强的描述,开始画起来。花生油厂占地三亩多,不到四亩,是最靠近大马路的位置。

“门口这里空出点地方,不要完全建了。”苏大强开口道。

不仅贾队长疑惑,梁副主任也一头雾水,满脸不解。

“留这么大位置干什么?”梁副主任疑问道。

苏大强解释:“可以搞个绿化,让工厂美观一点,再者,还能停车。

其实,这里整块地方,我们可以将它当成一个工业园,以后公社所有工厂都可以搬进去。我听秦老板说,工业园在国外挺流行的。

将所有工厂集中在一块地方,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

“工业园?仔细说说。”

梁副主任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感觉很新鲜。

尤其是听到这是秦老板提出来的,而且还是国外流行的东西,肯定想了解、了解呀!

他第一次听,倒也不奇怪,毕竟目前国内就只有一个工业园,是去年深圳建立的,叫蛇口工业园区。

苏大强穿越前,国内的工业园、开发区等多不胜数,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也有地级市,甚至某个区自己搞的。

在后世,工业园已经是第四代工业园。

据他所知,第1代园区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通常是用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加工,或装配。比如,当时非常典型的电子厂、服装厂、鞋厂等等。

从功能配套看,第1代园区的整体规模较小,能够满足基本的生产条件即可,园区的建筑基本是工业厂房及员工宿舍,没有什么配套设施。

苏大强将自己所认知的工业园大致描述一遍。

听得梁副主任一愣一愣的,但也大开眼界,非常向往。

“我们公社没钱搞呀!”

再说,也拉不来那么多工厂入驻。

“先搞好基础设施,比如将这块地划分成一块块,用于建厂。这些线是道路,把水电铺设好。

只有把基础建设搞好,才能吸引到投资建厂。

现在没钱,可以搞简单点。把道路和水电弄好,不需要太完善。”苏大强跟他说道。

想要建成后世那种工业园,确实很困难。不要说他们公社,就是让他们县城来,也没能力呀!

梁副主任沉思起来。

苏大强没有管他,而是继续和贾队长讨论厂房的建设,比如食堂建在什么位置等等。

没过多久,一张简单的图纸就画出来了。

“好!那我就按照这样建啦!”贾队长把图纸收起来。

说完,他面色犹豫,好像想说什么,又不好意思。

苏大强却猜到他想问什么。

“三天内,我会把资金转入公社的账户,至于你们施工队和公社怎么支付工程款,你可以问问梁主任。”苏大强跟他说道。

这时,梁副主任也回过神来。

听到苏大强说三天内打款,又惊又喜。

不出他们所料,秦老板确实资金雄厚。

“既然大强这么说,那你三天后来公社,我们会先给你支付四分之三的工程款,最后的四分之一,需要等完工,我们验收通过才能给你们。”梁副主任跟他说。

公社和施工队商量好的是七万元。

其中一万元,是他们公社的“辛苦费”。

......

“好,谢谢!谢谢!”贾队长连声谢道。

等贾队长走后,梁副主任又问苏大强:“那家具厂呢?”

“家具厂?我和秦老板聊过,他答应先借我六万,所以我最多只能投六万建厂。”苏大强胡扯道。

家具厂比较简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