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扫盲班(1 / 2)

“五叔、大山快进来坐,你是……”

抱歉!苏大强一时半会还真认不出他是谁。

苏大山顿时笑道:“他是大柱呀!”

也就是五叔的儿子。

“大柱?”

好吧!肿得他妈都认不得,何况苏大强?

你们不是专业的采蜜人吗?咋搞成这样?苏大强就有点不理解了,很少看到五叔他们失手的。

苏亦铭斜了一眼自己家的臭小子,也感觉丢人。

苏大柱则是讪讪一笑,但笑出的是惨叫声,痛得他直打哆嗦。

大山向苏大强解释,这次割蜜割得稍微有点狠,那些蜜蜂不干了,追着下去割蜜的大柱叮。偏偏大柱艺高人胆大,割蜜很少做防护措施。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场面。

“大强,这半桶是蜂王浆,这一桶是蜂蜜。我听大山说,你50元一斤收蜂王浆?蜂蜜呢?”苏亦铭急声问道。

“蜂蜜差很多,只有20元一斤。”

苏亦德等三人先是一呆,随即狂喜。

20元一斤还少?已经很贵了好不?

他们这次蜂蜜采了一大桶,六十斤肯定有吧?如果按照20元一斤计算,岂不是1200元?

这都还没算上蜂王浆呢!

“五叔,你们不留点自己吃?”苏大强问他们。

苏亦铭等人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开什么玩笑?20元一斤的蜂蜜,自己吃得下吗?真想吃甜的东西,去买红糖、白糖不行吗?

更不说50元一斤的蜂王浆了。

“都卖了。”

苏大强也不再说什么,他看这些蜂王浆和蜂蜜都已经过滤处理过,便让永年去把家里的秤拿出来。

这杆秤是他们自己前天买的,总不能老借生产队的吧?尽管生产队没有任何意见,非常乐意,但总归是不方便。

“蜂王浆15斤出头,算16斤,蜂蜜65斤。”

木桶的重量已经去掉。

现在农村用得最多的还是木桶,这种桶虽然是木板做的,但也能做到滴水不漏,质量同样是杠杠的,一桶传三代。

蜂王浆800元,普通蜂蜜1300元,一共2100元。

接到钱的那一刻,五叔他们还感觉不太现实。这还捉什么爬猴呀?直接干他们老本行都能发大财了呀!

他们三人早就说好了分配方案,平均分配。

所以,苏大山得到700元。

就连肿成猪头的苏大柱,此刻也不痛了,笑得龇牙咧嘴,很高兴。

“大柱,还是赶紧回去处理下吧!看着挺吓人的。”苏大强劝说道。

“看着吓人,其实问题不大,又不是马蜂和虎头蜂。”

如果是马蜂和虎头蜂,被蛰了那么多,不死也脱层皮,那玩意的毒性很霸道。

送走苏大山他们后,苏大强跟儿女们说道:“我们队里不是有扫盲班吗?永年你们有空也去学一学。”

不求他们考什么学历,起码认字、阅读、计算这些比较基础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要熟练才行。

否则,以后注定走不远。

扫盲班很早就有了,建国的时候,全国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针对这一国情,政府将扫盲列为重点工作,在各个村开设扫盲班。

扫除文盲的标准是:干部和工人识2000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200~300字的应用短文;农民识1000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城市其他劳动人民识1500常用字,阅读、写作能力分别参照工人、农民的标准。

“爸,我们识字呀!还去?”

苏永年他们不太想去,自认为不是文盲,多少也读过两年书。

他们心里其实想说:该去扫盲的是爸你吧?

印象当中,他们爸就没读过什么书。

“识字不代表不是文盲,以后有机会,甚至可以去读夜校。”苏大强跟他们说道。

夜校在当下的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实际上,还没建国之初,它就存在。

夜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夜晚时间到学校上课,是一种业余学习,跟全日制脱产学习相对。

当前社会,夜校非常流行。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对高学历、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激增。

夜校作为解决工学矛盾的重要形式,成为青年提升自我、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平台。

“爸,我能去读夜校吗?”苏秀秀则是有些激动。

她是想读书的。

“可以,为什么不能?等我问问,我们公社有没有夜校。没有的话,那就去县里读,县里应该是有的。”苏大强鼓励道。

不过,在这之前,最好还是在扫盲班好好学一段时间,巩固基础也好。

苏永年等人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句,让他们去读书,多少有点为难他们了,也就苏秀秀最积极。

……

不用走漏风声,队里很快就流传蜂蜜值钱的消息。

因为苏大柱那“猪头”,简直太引人瞩目了,稍微一打听,大家就知晓了缘由。原来是苏大强收蜂蜜,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