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洞房花烛(入v万更)
(本章为了不被和谐,多次使用斜杠,请见谅)长安街,十里红妆。
赵春楹糊里糊涂上了凤轿,透过薄薄的红盖头,匆匆看了一眼马匹上的太子殿下。
他的身姿挺拔,因为目视着前方,赵春楹并没有看到他的容貌,可已经有了一面之缘,也没必要再看了。
太子带着东宫属官以及礼部官员在外面恭候多时了,围在外头瞧热闹的人一层又一层,只是被护卫拦在了外头。
可依旧络绎不绝地迎了上来。
迎亲的轿辇通体红漆木框,轿身以鎏金雕凤为饰,四角金铜飞凤,顶盖为流苏缀玉,帷幔用锦绸绣吉祥纹样并镶彩结,用了八名轿夫,六位迎亲丫鬟,身着朱衣,持香炉,宫扇等仪仗。这是太子妃的规制,此乃八抬大轿,明媒正娶。车厢内极大,铺着织金云纹的软垫绸缎,香炉袅袅,紫烟模糊了她明亮的眼眸,她的眼里含着泪。
赵春楹一上来就把红盖头掀掉,她不想被遮着眼离开赵家。更何况太闷了,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赵春楹拿出手帕,拭了拭眼角的水光。她真的要离开赖以生存的赵府,身边已无亲近之人,接下来她对未来充斥了担心与忧愁。“我该怎么办呢…"她幽幽地长叹一囗。
她坐在稳当的车厢内,偶尔风吹过,掀起帷幕的一角,她看见了万人空巷的街头,这一次比元宵灯会的人还要多。
百姓倾城而出,街道旁都挂满了红绸缎、红灯笼。每走一步便有热闹的炮竹声,地上留下了一地的花,黄的、白的、粉的。那些孩童看到这般热闹的景象,都不停地追着马车撒喜糖,旁的人也不管,这在庆国乃是喜庆的预兆。还有更胆大的问车内的她要喜糖,声音大得如牛,人虽被拦在了外面,还一直跟着马车,赵春楹望了望四角挂着的小篮子。篮子里装着许多的喜糖,随手抓了一把丢了出去。在外人看来就是一节白葱一样的手臂从帷幕里伸了出来,若隐若现能看到马车中的女子半张侧脸。“太子妃赐我糖啦一一”
赵春楹坐在轿子里,听到了乱哄哄的嬉闹声。几个小孩挤成一团的哄抢,连大人也想要分一杯羹,却被几名侍卫的凶恶眼神吓了回去。
这场哄抢过后,车行半道,忽然飞来一群黄莺,百姓们都抬头看着这群鸟儿围着轿子转了一圈,衔着的桃花落在了轿顶上,发出了“噔噔噔"的声音。赵春楹满头雾水,她恨不得钻出去看一眼。她也想瞧瞧,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春楹掀开了帷幔,探出头去,见到了漫天的桃花纷纷地落了下来,有一支桃花竟掉进了她的手心心里。
这是什么情况?!她满脸愕然。
怎么还天降桃花?
“天呐,太子妃竞然被祥鸟赐福了。”
“我还从未有人见过……黄莺栖于桃枝、口衔花瓣的场景,这等奇观竞然让我碰上了。”
“这可真是“春满人间"大喜事呀!这是庆国龙运昌盛的预兆一一”“说的对,赵氏女有福气啊,这使我庆国昌盛啊哈哈。”三人成群,寥寥几人就将话引导到了“天降祥瑞"之上,若是说这背后没人指使,她是不敢相信的。底下那些百姓纷纷热泪盈眶,朝他们行跪拜礼,“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太子妃千岁千岁千千岁。”赵春楹面红耳赤,赶紧钻了回去,坐在座位上,慌乱地拍了拍发烫的脸。一一“是谁在害她?”
她拿起手中的小桃花仔细观摩,花枝的根部被人修剪得齐齐整整,断然不是黄莺做的,她冷笑一声。
到底是谁在操控这群鸟!什么祥瑞,这都是唬人的。要是见多识广的人就知道,这车顶上一定是放着什么吸引鸟的吃食,或者轿顶焚佩兰,其清雅香气或吸引黄莺停留。可真是好手段。
赵春楹坐立不安,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不想嫁也得嫁了。这名声是福也是祸,若是哪天又不符合他们心意了,就是被打上罪名的时刻。
历史上哪位妃子不是这样……她就一个小小的庶女,是谁要将她送上高位。赵春楹眼神一暗,心里又开始琢磨,为何这婚约是她。她还是感到不可置信,哪怕是赵未央亲口告诉她。
不应该是赵未央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赵未央那话,分明是有什么环节出错了。
明明赵未央也以为是她,甚至想出了替嫁的法子,不然昨夜那杯酒是用来做什么的,还不是想要将她灌醉。
但她后来肯定听到了什么才大早上的翻窗而入,强行将她推上了花轿。这般就是阴差阳错。
可太子殿下究竟看中了她什么?
什么上辈子,下辈子,赵未央这人也不将话讲清楚,半遮半掩,叫她现在摸着半个头脑。
算了,先不谈她与太子之间究竞有什么因果,单论赵未央之前种种怪异行为,赵春楹合理认为:
一一“赵未央,她重生了。”
她又不能未卜先知,赵春楹唯一想到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样简单又离奇。因为她重生了,所以她对上辈子的事情了如指掌,但是太子要娶的人是她是不是太荒唐了一点?或许其中还有她不知道的隐情。还好,她对异世之人的身份藏的很好。若是让她知道她不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