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2章 论邓小平关于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思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论邓小平关于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思想(1 / 3)

张熹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保持党和政府廉洁、防止腐败的问题。他不仅仅从宏观上勾画出了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思路,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反腐败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本文主要就邓小平同志关于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思想谈一些认识,并探讨如何用法律监督制约权力腐败现象,促进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

一、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经典论述及理论启示

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力量。国家权力有强制性,这是它的社会属性。但是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将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如何监督制约权力?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产生了国家之后,不少圣贤们都在不断探索。如中国古代的“弹劾”制度、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等。到了18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进行了扬弃,创立了全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权力监督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以保证国家工作人员真正成为社会的公仆,公职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勤务员。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监督理论,强调要建立完善的选举制度和罢免制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各种滥用权力行为的揭发和控告。在列宁的监督制约思想体系中,始终强调了法制的重要性。

如何防止权力腐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探索。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谈话时,针对黄先生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他强调:“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以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起责来,才能不致人亡政息。”50年代中叶,毛泽东把权力制约监督形象地比喻为唱对台戏,认为唱对台戏比单干好。他的权力制约理论的突出观点是发动群众、人人监督政府。可惜这些正确的监督理论由于“文革”的破坏没有得到实现。

通过以上经典作家的论述,我认为有以下启示:一是权力腐败与权力监督制约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产生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后才产生的,有了权力腐败才产生权力监督制约的客观要求。虽然权力腐败在不同的国家形态中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权力腐败的恶果却是一样的。因此不同国家形态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都不得不正视抑制权力腐败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地汲取资产阶级分权制衡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实行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行使国家的权力,监督政府权力;四是法律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在法制轨道上正常运作的保障。

二、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制约理论,提出了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国家权力监督思想

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精辟地论证了党和政府接受来自各方面监督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监督制约理论。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力制约要靠法制,只有搞法制才靠得住。早在5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现在迫切需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规定,以便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监督。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反腐败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从法律制度上健全对腐败现象的监督制约和防范机制。他深刻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小平同志看来,腐败观象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必须靠制度来约束。制度的作用,就在于防止和解决社会问题,制度是为社会全体公民制定的,有普遍的约束力。制度允许做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制度不允许做的,任何人都不能做,否则,将受到法律和纪律的制裁。因此邓小平同志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健全制度,是克服消除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法律,逐渐完善了纪检、监察、检察等党纪、政纪和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机制,使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基本走向法制的轨道。

(二)反腐败,要从高级干部抓起,从重点权力部门抓起,使权力监督达到惩一儆百的效果。腐败总是和权力相联的,而权力往往和领导干部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反对特殊化等腐败现象,首先是对着我们高级干部的。因此,反腐败要从领导干部抓起,他强调“越是领导干部子女,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犯罪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