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27章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 / 3)

靳建荣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给处在最前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夯实农村基层组织这个基础,使其发挥在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各级党组织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

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针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新情况和新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和概括了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是新时期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从战略高度落实好这一重要思想。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科学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概括了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的关系,表明了党的根本任务,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联系人民群众广泛性的内在统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实的重要责任。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都要靠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去奋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成为“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只有坚持不懈地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才能把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三个代表”的载体。“三个代表”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基层组织是“三个代表”的基础,“三个代表”是基层组织建设最终效果的集中体现。没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和效果,“三个代表”的要求将成为空谈;没有“三个代表”的体现,基层组织建设就会失去目标,失去应有的政治意义。只有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落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行动中,才能最终实现“三个代表”,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到“三个代表”的实效。因此,要以“三个代表”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检验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终效果。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使基层组织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成为农村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火车头。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向科技要效益,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新阶段。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全面启动,而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员作用发挥的不好、党员管理教育薄弱的问题,很难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下大力加以解决,使农村基层组织尽快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关键时刻发挥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作用。

二、树立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观念,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也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用发展经济这一标准,检验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首先,要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把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人点,把经济建设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要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纯党建”思想,纠正党建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做法,选人才、配班子、理思路、订计划、抓落实都要以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以经济建设的成果促进党的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农村工作既要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把主要领导力量、工作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又要强调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上做文章;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基层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上下功夫;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寻找党建工作思路、方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锤炼基层组织,锻炼党员的队伍,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同步发展。第三,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农村基层组织深化对乡情、村情的认识,理清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立足实地,着眼长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致富路。华亭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