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40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研究(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研究(3)(1 / 2)

四是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在当前,尤其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贡献上来;为实现现代化,为在21世纪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真理。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要求。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是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教育。通过教育,要使人民群众懂得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祖国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五是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要在全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形成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公德意识,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当前,职业道德建设应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造福,为社会创造财富,做一个好建设者。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第三、要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性。要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的制定结合起来,与各项管理结合起来,使道德约束由“软”变“硬”。当前,尤其要积极探索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要充分运用社会舆论,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旋律,批判各种错误的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公共领域见义勇为,在职业岗位尽职尽责,在家庭生活中和睦相处,从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其次,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把基本道德观念融入社会的各项管理之中。政策对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指导性、及时性和广泛性。改革开放中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贯彻和执行,都必须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能造成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各个单位都应强化激励机制,各项具体决策都应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刁滑者占便宜。再次,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对错误的道德意识行为具有很强的威慑力。道德和法律相结合,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统一,更能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讲是法治社会。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严格依法办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也才有利于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使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在人们心中生成和巩固。

第四、要突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实践。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群众普遍参与,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要以全党学习“七·一”讲话、实践“三个代表”为动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信念,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必然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亡党亡国。要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建理论,毫不动摇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其次,要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阵地的建设,形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强大舆论影响。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包括理论、新闻、出版、报刊、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电影、广播、网络等等,都应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教育的强大舆论。要大力歌颂好人好事,坚决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引导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彻底纠正“好人难当”、“好事难做”的现象,使人们敢于见恶而斗、择善而从、激浊扬清、扶正压邪。再次,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动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