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得东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稳定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作为地处西北河西走廊的农业大区张掖来讲,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将发展思路的着重点放在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上,将“三农问题”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归宿点和中心环节,集中一切力量使全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走上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路子,这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本质所在,也是我区实际的内在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作为农业大区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瓶颈制约,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大开发中的大发展,进一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
一、西部大开发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必将涉及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它的实施将会对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广大农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区实施大开发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无论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求发展,还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科技的教育都与农村、农业、农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在。农村改革20年的发展,我区农村已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框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可以说,农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的这一过程,也正是农村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西部大开发,以目前的农村经济体制来讲,还存在着许多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施大开发的要求。因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重新像20年前那样激发出农村极大的生产热情来投入西部大开发并使之有所作为。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的历史机遇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的观念,特别是农民的思想和观念陈旧落后,狭隘的封闭思想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循守旧而导致开放开发的步伐缓慢,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摆脱传统的思维与发展模式,重新审视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如何转变观念,面向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开发,如何抢抓机遇,用足用活国家给予西部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服从大局、扩大开放、科学求实和借助外力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发展的意识,正视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正视我们的区情和民情,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经济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从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地方财政困难多,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突出地存在着水利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业生态环境设施薄弱,公路交通、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仓储运输发展缓慢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加之小城镇发展还未起步,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还未形成,这些都将使我区农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就需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创造实施大开发的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选择本地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以投资的拉动和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来不断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