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既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又面临着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企业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一个企业要从整体上求胜对手,不仅仅依靠能够研制出新产品或高水平的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以文明取得的群体竞争意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不仅仅是企业债务、社会负担、政企关系等历史的、体制的、产品的问题,而且存在着一种价值的失落,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重塑企业价值观,推行有中国特色的人事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我们要按照邓小平理论中“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论断,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住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要重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职工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通过奖励、表扬、情感交流、群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职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自身素质。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是做好管理激励机制的出发点。这是企业激励机制有无成效的奠基石,忽视了思想教育培训,企业的一切激励机制都将是短期行为,或者是事倍功半。
(二)正确理解员工的多重需要。企业经营哲学的首要宗旨就是发挥员工的创新精神,圆满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主体性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理解、尊重员工的各种合理愿望和需求,这是搞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需求引起的,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需求。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既有生活需求,也有心理需求。著名管理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步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首先是生理的需求,然后依次是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他断言,当一级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但是马斯洛认为,人并非在某一层次的需求获得百分之百的满足之后,次一层次的需求才能够显示出来。事实上,在社会中有许多人,他们的各项基本需求只可能有部分的满足,同时也都有部分的不满足。需求的层次以生理的需求为基础,生理的需求即为支持生命之必需,包括衣、食、住、行等项。一个人倘若缺少了这类基本生活的必需品,那么生理需求将是其主要的激励。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安全需求便接踵而至了。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检查、经济的安全以及有秩序、可预知的环境,如工作及职业稳定等。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得到满足后,社交和爱情的需求便成为一项重要的激励因素。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接受、友谊和情谊;也都需要对别人付出其接受、友谊和情谊。在此之后,自尊需求又成为最突出的需求了。所谓自尊需求是双重的:一方面当事人必须自己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可,以支持其本人这种感受。他人的认可特别重要,如果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那么当事人也许会觉得他自己是孤芳自赏了。如果在他周围人人都明白地表示他确属重要,他就能由此产生自我价值、自信、声望和力量的感受。在这一份自尊需求有了基本的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求接着又出现了。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人希望能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欲望。在这一需求层次中,人希望能实现其全部的潜力,他重视的是自我满足,是自我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如上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对于我们自觉了解和把握企业员工的需求层次,针对性地引进激励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现实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相应地,企业员工自身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这就为我们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企业管理者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具有多种欲望、多种需求的员工,如何组织员工同心同德、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首要研究课题。我们知道,企业管理不外是对企业人、才、物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则是首要的。对于企业员工的管理,方式可以多样,手段各有不同,但管理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就是为企业求发展,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员工把个人欲望、需求、行为、动机纳入企业、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在为企业、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满足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