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刑事侦查心理学> 第9章 犯罪心理分析的过程(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犯罪心理分析的过程(1)(1 / 2)

一、犯罪心理分析过程的思路和步骤

(一)犯罪心理分析过程的思路

犯罪心理分析的着眼点,是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它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的结果所遗留的心理痕迹人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犯罪行为活动——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犯罪人的主体状况及现场情境——犯罪人及基本案情。

这一模式是依据犯罪行为心理痕迹与犯罪人及现场情境和基本案情之间关系的原理提出的。其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前者是研究追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只有正确地解决了前者,后者才有正确解决的可能。因为,只有在现场发现犯罪行为心理痕迹并对它的行为意义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还犯罪行为以本来的面目,使其还原再现,才能根据行为与心理一致性的原理,分析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只有搞清了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才能根据心理活动及其状态与影响、制约、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原理,推断犯罪人的主体状况及现场情境,提出各种可能性的假设;只有对犯罪人的个性特点等主体状况做出较为具体的分析判断,并对现场情境做出合理地解释说明,才能根据个性心理学及犯罪心理学原理描述刻画犯罪人,从而达到正确地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甚至具体犯罪人的目的。

因此,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依存关系的追溯过程,前者是认识后者的前提。只有对前者做出科学合理地认识判断,才能对研究分析后者提供条件和可能。所以,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及其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研究利用的思路及模式,遵循并反映了人心理及行为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科学的原理,符合犯罪心理及其行为发生的过程和规律,符合对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犯罪人之间关系这一特定问题的科学认识过程。

(二)犯罪心理分析过程的步骤

根据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及其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研究利用的思路和模式,侦破实践中对犯罪行为心理痕迹进行研究利用的步骤及要求如下:

1.充分发现和收集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行为心理痕迹(有些痕迹可能不被我们当时所意识。因此,需对现场做全面、客观的记录,不能忽视放弃任何当时认为不重要的迹象)。

2.对各种心理痕迹的行为意义做出客观、科学的识别和解释,还原再现犯罪人(包括被害人)当时的行为活动。

3.根据犯罪人的行为活动,分析推断其当时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包括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情绪的紧张激烈程度、智力及相关能力状况等)。

4.根据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与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原理,亦即根据影响、制约和决定犯罪人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案犯的作案动机、目的、作案经验、作案的预谋情况、与侵害对象的关系、性别、年龄及其兴趣、需要、价值趋向、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点以及现场情境等。

5.根据上述诸因素的分析判断,刻画罪犯,描述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在侦破实践中,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研究利用的操作过程,应是整个侦破过程的一个方面。犯罪行为心理痕迹应与物证痕迹相互印证,相互支持。这样,才能更多地掌握和利用犯罪信息,从而为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以及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帮助。

二、犯罪心理分析过程中的难点、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根据上述犯罪心理分析过程的思路和步骤,在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研究利用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犯罪行为心理痕迹往往光怪陆离,一果多因,内隐性、或然性较大,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常常难于识别和把握。

例如:某地发生的一起入室持枪杀人案,罪犯将几个被害人的尸体摞放到一起。其行为是为了寻找弹壳、弹头呢,还是其他原因所为?这种现象在侦破实践中经常存在。因此,其行为意义的正确识别较为困难。但它却是进行犯罪心理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犯罪心理痕迹行为意义的科学识别问题,是犯罪心理分析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对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由于影响、制约和决定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因素较多,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也常常是一果多因,或然性较大。即便是在理论上理清它,找出它的规律性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就更大了,而它却是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的重要条件。

因此,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形成原因分析,是进行犯罪心理分析的又一难点和关键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它呢?

首先,关于犯罪心理痕迹行为意义的科学识别问题,根据人的心理及其行为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犯罪行为是受制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总的主要的行为动机的。犯罪人在作案现场的所有动作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