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的性别、年龄,常常会通过犯罪行为活动及其现场所遗留的心理痕迹予以一定程度地反映。科学地研究利用它,对准确刻画案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犯罪人性别的分析
犯罪人的性别与犯罪类型、手段、方式等有着一定的关系,性别不同,在作案的类型、手段、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为分析判断案犯的性别,提供帮助。
(一)男女两性在犯罪类型上的特点
1.暴力性犯罪以男性居多,而女性较少。尤其在抢劫、抢劫杀人、盗窃杀人、流氓式攻击伤害等方面差异显著。
2.女性犯罪一般集中在那些阻力不大,风险较小,不需要多大体力的犯罪上,如数额较小的盗窃、扒窃、诬告、伤害、虐待、杀人(杀死小孩,奸情杀人)、拐卖人口、诈骗、麻醉抢劫,以及以性为手段的犯罪等。
(二)男女两性在犯罪动机及其产生原因上的特点
男性犯罪动机的形成,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动性,而女性犯罪动机的形成,具有较多的被动性、受影响性,环境及其他人的影响、引诱、胁迫作用常常是其犯罪动机产生形成的重要原因。男性犯罪动机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情绪性、激情性的特点,特别是在杀人、伤害、强奸等犯罪中表现较为明显。而女性犯罪动机的形成,尤其是杀人等重大犯罪动机的形成,大多经过较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并在行为实施前有着一定的物质及心理准备的过程。另外,男性犯罪动机常带有寻求刺激性、发泄性、自尊性、现实性、权威性的特点。而女性犯罪动机的上述特点较少,大多具有明确而实际的财物或人身动机。此外,在杀人、伤害等犯罪中,男性犯罪动机产生形成的原因较多,而女性则多是因为情欲纠葛而引起。
(三)男女两性在侵害对象和犯罪方式、手段上的特点
在侵害对象和侵害方式、手段上,男性无论在侵财还是在人身侵害上,都可能会对风险较大的对象实施侵害行为,而女性则一般选择风险较小的对象。例如盗窃,男性会从事风险较大但收益也较大的入室盗窃,而女性则一般选择商店、工作场所等风险较小的场所,采取顺手牵羊的方式实施盗窃行为。那些风险较大,数额较多,需要较强体力或周密计划的重大盗窃犯罪,女性较为少见。另外,扒窃也是女性较多采取的一种盗窃方式。再如杀人,据统计,男性杀害对象大体一半为熟人,一半为陌生人,而女性杀害对象绝大部分是与自己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人。据有关学者对浙江省某劳改农场180名女杀人犯的调查,发现被害人身份分别是其丈夫、姘夫、姘夫之妻、公婆、祖父母、父亲、子女、亲戚、邻居(引自李世隶等编著《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而在作案方式手段上,男性可能采取充满血腥味的残酷的暴力性较强的各种方式,而女性多采用暴力性较弱而又较为隐蔽的投毒、勒颈等方式。据统计,70%投毒案件是女性所为。同时,女性在投毒以外的杀人犯罪中单独进行的少,与他人合谋式共同实施的多,而男性则没有明显的差异。
总之,女性犯罪在侵害对象、作案方式和手段上的特点表现为较小风险性、非暴力型、间接性、共谋性。而男性则表现为冒险性、直接性、暴力型。
(四)男女两性在犯罪行为动作上的特点
在犯罪的行为动作上,特别是杀人、伤害案件的行为动作上,男女两性由于生理及其心理的差别,男性一般表现出猛烈性、力量性、单一性的特点。而女性则往往表现出缺乏力量性、间歇性、多样性的特点。因此,男性单独杀人的案件,由于行为动作用力猛、力量强,多使用一种行为动作方式致人死亡,因而,被害人身体创伤深而重,致死原因多为一种凶器或行为动作所导致。而女性单独杀人的案件,由于行为动作缺乏力量和强度以及矛盾犹豫等原因,因而常表现出间歇停顿和采用不同的行为动作方式致人死亡的特点。例如,既用棒打,又用绳勒,还用刀砍,另外,被告人身体的创伤程度较轻。以扼颈为例,被害人舌骨常未断裂,表现出力度不足的特征。
以上男女两性的犯罪行为特征,是进行案犯性别分析确定的基本要素和途径。但是,由于人的心理及其体力的差异,侦查实践中,在分析确定案犯性别时,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
二、犯罪人年龄的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必然反映在犯罪行为活动之中,使其犯罪行为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年龄特征。因此,根据犯罪人犯罪行为活动的特点,分析发现其年龄特征,对准确分析案情、刻画犯罪人,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不同年龄的人在犯罪可能性方面的差异
国内及国外的犯罪实际表明:犯罪与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青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青少年阶段是犯罪的高发期。根据199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14岁一25岁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