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刑事侦查心理学> 第62章 陈述有效性评价技术简介(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 陈述有效性评价技术简介(1)(1 / 3)

陈述有效性评价(Statement Validity Assessment)简称SVA,是迄今为止测量言语陈述真实性的最常用的技术。这项技术在德国已经发展成为在性侵犯案中决定儿童证人证言可信度的一项专门技术,并且也逐渐被其他案件证言的可靠性评估所应用。

一、陈述有效性评价的历史

1954年,西德最高法院召集了一个小型的专家听证会。最高法院想评价心理学专家在认定儿童证人证言可信度方面有多大的帮助(尤其在性侵犯案件的审判中)。心理学专家乌都·安乔吉(Udo Undeutsch)报告了他研究的一个案例,声称被强奸的被害人只有14岁。最高法院的五名法官“对这个案例印象深刻,并且深信在评估儿童或青少年证人的证言方面,进行法庭外检查的心理学专家比那些在法庭审判的正式气氛下的事实发现者有另外的、更好的资源”。

结果,在1955年德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个规定,在所有有争议的儿童性虐待案中都要求使用心理访谈和可信度评价。从而导致了在许多案件中邀请心理学家作为专家证人。艾琛(Arn—zen 1982)估计在1982年以前有4万多起案件中使用了专家证言。而后在西德和瑞典也出现了多种评价声称遭受性虐待的被害人证言可信度的方法和标准。在瑞典和德国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史拉德(Seeller)和克肯(kohnken)于1989年汇编了一系列有关的内容和标准,并且描述了一种评价陈述真实性的一套程序,即陈述有效性评价(SVA)。

SVA在德国法庭上得到了很好的确立,原告和被告的律师都很少质疑这种评价的有效性,尽管允许他们能质疑。

目前,此项技术在德国应用情况较好,德国心理与法律学会现在开始进行一项官方的培训计划来让心理学家成为SVA专家。同时,SVA在欧洲的其他法庭上也被作为证据使用。但是,SVA评价在英国法庭上是不被承认的。美国和加拿大对在法庭上使用此项技术的态度是有分歧的,一些法庭将此以专家证言的形式作为证据使用,同时,用来指导警察的调查和起诉裁量。

二、陈述有效性评价(SVA)的内容结构和步骤

陈述有效性评价(SVA)由三个要素即步骤组成,即:①结构化的访谈;②一个标准基础内容分析((:BCA),系统地评价获得的内容和质量;③通过一套问题(有效性检查列表)来评价标准基础内容分析(CBCA)的结果。

(一)结构化访谈

即通过在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设计的访谈者引导陈述对象以自由叙述的方式进行陈述的访谈策略与方法,从而获得被害人或证人的陈述与证言。

(二)内容分析

SVA的第二阶段是系统地评价访谈中获得的陈述的可信度,即所谓标准基础内容分析(criteria—based content anmysis,CBCA)。它有以下内容和标准:

一般特征

1.逻辑结构

2.无组织的叙述

3.细节的质量

特殊内容

4.语境铺垫

5.对交互行为的描述

6.话语复述

7.事件中料想不到的复杂化

8.异常的细节

9.多余的细节

10.正确报告的细节被误解

11.相关的外部联系

12.主观的心理状态的描述

13.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归因动机——相关的内容

14.自发改正

15.承认记忆的缺乏

16.对自己的证言有怀疑

17.自我否定

18.宽恕犯罪者罪行——特定要素

19.罪行的细节特征

其评价是通过打分的方法进行的,如果标准没有出现就记为“0分”,如果出现就记为“1分”,如果明显地出现就记为“2分”。最后根据分数评价其陈述的真实性。

CBCA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的,即来自于真实经历记忆的陈述与基于创造或幻想的陈述,在内容和质量上是不同的。陈述中每出现一个标准就提高了陈述的质量,从而说明了陈述是建立在真实的个人体验的基础上的。否则,则说明了陈述的虚假性。

下面就19种CBCA标准以及这些评价标准的心理学原理予以介绍和说明。

一般特征

陈述的一般特征包括那些与陈述整体有关的标准。

1.逻辑结构。如果陈述基本上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如果陈述是连贯的和符合逻辑的,不同的部分不会不一致或相差太多,那么就是有逻辑结构的。

2.无组织的叙述。如果整个陈述的信息是分散的,而不是以一种结构化的,连贯的时序性的方式说出来,那么就是有无组织的叙述的标准。但是,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