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又是一声冷笑道:“沮授此举乃是忠心。我看他乃故作戏耳。欲赚我等人马。而让敌军破我。”
袁尚一惊。连忙问道:“父亲何出此言。”
袁绍便将沮授所说。如何从乱军中而走。如何回到邺城一一告知袁尚。道:“若是果真如此。沮授焉能不投向敌军。”
袁尚听后笑道:“父亲大人可曾误解。如此说來。沮授便是大大的忠心才是。”
袁绍疑惑问道:“何也。”
袁尚道:“父亲。沮授本身处乱世之中。性命已无保全之策。幸得李腾前去救援。才留的性命。李腾知沮授多智。方才如此。救了沮授之后。必然好生款待。行上宾之礼。况且沮授尽皆辞去。岂一坐骑。前來归于父亲。可见其心忠义之心。如此之人。父亲怎能拒绝。”
袁绍疑心甚重。思虑之下。口中遂答应袁尚对沮授行上宾之礼。心中却暗暗恨之。自认聪明。行骗他人。却骗不了他袁绍。
袁尚见袁绍面色不定。知袁绍心中仍旧怀疑。欲复再言以劝袁绍。又恐袁绍发怒。遂向袁绍告辞。退了下去。
再说李腾于牧野城中整备军马。意欲攻打朝歌。以得立足之地。便将手下众文武之人尽数招來。遂问道:“我欲攻打朝歌。却不知道朝歌。何人防守。兵力多少。不知众位可有良策献上。”
田丰久事袁绍自然了解一些。遂向李腾进言道:“主公。朝歌乃河北大郡。人口众多。守将苏定方。使双刀。有千夫不当之勇。况袁绍今已回河北。若主公前去攻打。袁绍必定火速增援。依我之见。主公不如守住牧野。以作门户。夺取河内。以图并州。若得并州。则依靠太行山之险。阻拦袁绍。外连匈奴。发展民事。再以游兵散将常年骚扰冀州等地。三五年之中。则势必旺盛。则霸业可图矣。还望主公三思而后行之。”
李腾答道:“夺并州之地。我乃思慕已久。若是弃朝歌。等我们夺了并州。想必那时曹操已经将袁绍击败。冀州。青州。幽州之地。尽归曹操。倘若我等出兵攻打冀州。则只有壶关一路可出。倘若曹操截住壶关出路。则我军西进无望矣。况且现如今我军已得牧野。若不取朝歌。互为照应。则牧野一城势单力薄。往后必备曹操所得。则我军只是空耗兵力。做无用之功。而我若得朝歌。则河内。牧野。朝歌三城做鼎足之势。相互防御。则敌军取之则无望矣。”
田丰听后甚是钦佩。遂道:“主公之智。非我等所能及也。田丰甚是佩服。”
李腾笑而不语。遂又问众人还有何意见献上。众人亦无言语。遂李腾定下决定。张豹。王龙领兵两万。守住牧野。以防曹操。袁绍等引兵來攻。自与张合。高览。刘原。田丰。韩猛。韩荣带剩余人马。望朝歌进发。
李腾大军一路前行至朝歌城二十里外下寨。朝歌太守苏定方闻之。心中大惊。前翻李腾带兵攻打牧野之时。苏定方前大将王雄带领两万大军前往救援。谁知李腾竟然将王雄两万人马尽数歼灭。王雄亦被李腾大将韩猛所杀。连忙修书一封。命人星夜往送往袁绍。以求援助。
袁绍见苏定方书信。心中大惊。连忙将手下文武百官相聚于议事厅中。袁绍问道:“今李腾聚兵数万。侵犯我境。贼兵已得牧野。今番又前來攻打朝歌。如何是好。”
话音落地。底下一人起身而立。拱手道:“我愿带带兵前去攻打李腾。砍下李腾首级。”袁绍视之。乃三子袁尚也。袁绍自幼习得武艺。弓马娴熟。甚有勇力。却乃十分自负。
袁绍知李腾等人之勇。况且袁尚生的容貌英俊。袁绍欲立其后嗣。传的爵位。恐袁尚此去有失。连忙劝阻道:“你这般武艺。恐人耻笑。快快坐下。”
袁绍答道:“我之兄长尽掌一州之事。以成大材。甚有功绩。而我久居冀州。亦无事做。必然忧闷而死。望父亲怜惜之。”
袁绍平时甚爱袁尚。此时听得袁尚如此之说。不免有些被袁尚说动。遂遣大将臧洪。蒋义渠连同袁尚。领兵三万朝歌进发。抗击李腾。
袁尚又建议道:“还需一人为监军。”
袁绍道:“你欲让何人为监军。”
袁尚答道:“沮授尚可当此重任。”
袁绍一听。心中稍有不悦。遂说道:“沮授一人尚不足而定。可遣逢纪与沮授同去。”袁尚点头称是。不敢怠慢。当夜便带领人马。往朝歌而去。
李腾正于营寨中和众人商议攻打朝歌之事。忽见一人创进帐中。拜倒在地道:“禀报主公。袁绍带臧洪。蒋义渠连同三万大军前來。于朝歌十里外安下营寨。”李腾遂令那人再探。那人领命而去。李腾遂对众人说道:“袁绍带兵前來。诸位可有良策相距之。”
刘原献计道:“袁尚平日自负其勇。主公可趁袁尚之师初來之际。军士疲乏。尚未立足之间。趁夜往去劫营。以消彼军之锐气。然后一鼓作气。则可破之。”
李腾点了点头。遂纳刘原之计。道:“林鹏之言甚合我意。”遂派大将张合。高览各代人马一千。于夜晚三更之时。往去袁绍营寨劫营。又派韩猛。韩荣带兵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