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配声道:“李腾带军前往上党。此时朝歌必然空虚。若是主公能派一轻骑奔袭朝歌。则朝歌可破。便是断了李腾归路。主公再发兵征讨壶关。牧野。河内等城池。则李腾可破矣。”
话音落地班部之中一人又起身道:“主公不可。”众人视之。乃谋士逢纪也。袁绍问道:“何意。”
逢纪道:“近闻镇守朝歌者乃是高览。张合二将。此二人武艺高强。皆非常之人。又有田丰。沮授为辅。恐为攻之不利。”
袁绍愁苦道:“若是这般。又该如何是好。”
逢纪道:“所为擒贼先擒王。若是要灭除李腾。只要将李腾一人拿住。其余人等尽皆溃散矣。依我只见。主公不如发兵攻打壶关。在于通往朝歌路上设下埋伏。倘若高览。张合前來救援。便以伏兵击之。则其必然恐惧主公之威。而不敢行进也。若破壶关。则派重兵把守。将李腾之军一分为二。再缓图之。则为上策。”
袁绍听后大喜。正欲要吩咐往壶关发兵。审配连忙说道:“壶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何能够轻易夺取。”
逢纪道:“闻听李腾乃从小路而行。绕至壶关背后。我等亦从小路行进。则壶关易破耳。”
审配连忙说道:“李腾既然从小路夺取壶关。此路焉能再无防御。倘若久攻壶关不下。中原曹操对河北之地一向虎视眈眈。还望主公三思而后行之。”
逢纪笑道:“刘备在汝南之地聚得刘辟。龚都数万之中。曹操大军早已前去镇压。何來兵马前來犯我境界。倘若此番灭除李腾。我等再无后顾之忧。正好和曹操决一死战。”
审配还欲再说。却被袁绍生生打断。喝退审配之后。袁绍道:“元图之言甚好。传令下去。命大将焦触。严敬领兵五千往壶关为前站。打探消息。我自令大军从后而來。”
各自散去之后。焦触。严敬带兵现行。袁绍遂致书于青州袁谭。幽州袁熙。令其派兵前來冀州。共讨李腾。不二日。袁谭遣人从青州送來两万人马。袁熙遣人从幽州送來三万人马。袁绍又在冀州举得二万乌合之众。三州之兵共有七万。袁绍诈称十万。往壶关进发。留下袁尚镇守冀州。
袁绍大军行至数日。到了壶关。焦触。张南早已在壶关十里外按下营寨等候。袁绍便将这数万大军坐落于此。
沮授。田丰。张合。高览等在朝歌早已得到消息。见得袁绍此番來势汹汹。连忙聚众商议对策。张合道:“袁绍聚三州之兵。得十万之众。壶关不管数千人马。如何能敌。不如我带兵前往壶关救援。”
田丰笑道:“袁绍连年战败。国库空虚。兵力乏亏。此番前來十万兵马。必然乃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沮授道:“虽为乌合之众。却也数量繁多。况且袁绍又有审配。逢纪之谋。尚有焦触。严敬之勇。我等也是不得不防啊。”
高览道:“主公正围攻上党。军情紧急。倘若放弃。岂不是空耗财物。白费军力吗。我看还是我等带兵前去助阵的好。”
沮授思索一番。阻拦道:“将军莫急。我已有良策矣。”
众人连忙上前问道:“有何良策。”
沮授道:“如此。如此。便可大破袁绍。”众人尽数言说此计甚好。遂沮授按兵不动。只派人马往壶关前打探消息。探马回报。袁绍乃于壶关外二十里安营扎寨。沮授思索一番。遂令探马再行打探。依旧按兵不动。
再说袁绍大军行至壶关外二十里按下营寨。遂派人前往壶关旁山林之处寻找小路。奈何一连数日。因山上草木茂盛。遍地荆棘。始终寻不得正确道路。欲往壶关外捉取往來百姓。奈何百姓见到袁绍军來。早已跑的沒了踪影。袁绍不禁大怒。于营寨中大发脾气。指着逢纪道:“都是你的好计策。我军气盛而來。却不得其法。现在又该如何为之啊。”
逢纪连忙拜倒在地。撩起袖子。擦了擦头上虚汗。连忙道:“主公可暂且再等候数日。定然寻得那同往关内的小路。”
袁绍一脚踢翻身前案几。道:“等。等。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数量非常之多。若是等的我军粮草用尽。还如何打仗。”
逢纪也是未曾料到有如此这般情况。唯恐袁绍将他推出斩首。连忙跪倒在地附和道:“是。是。是。主公之言甚是。”
袁绍遂下令道:“吩咐下去。明日我自带兵前往壶关搦战。”逢纪拱手领命。袁绍见逢纪还仍旧跪在地上。心中的火气又大了几分。道:“难道还让我扶你不成。”逢纪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來。连滚带爬。去了大帐。吩咐营中各将。袁绍起兵之事。
李腾日日派人前往上党城下搦战。高干等只是于城上放箭。却不出战。这一日。李腾又往上党城下搦战。高干依旧不出。李腾大怒。意欲遣兵攻打。却遥见上党北方之地烟尘四起。好似千军万马前來。李腾不知敌军数量。不敢托大。连忙鸣金收兵。退回营寨。
夜晚。聚众商议攻城之策。李腾还未说话。只见一人闯入营中。拜倒在地道:“禀报主公。壶关守将臧洪有紧急军情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