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一日。李腾受到探马來报。马超已经回了平阳。李腾不禁叹息一声。为自己那日未曾带兵追赶。心中甚是后悔。遂拔营起寨。近期兵马。往平阳。扬县杀去。
李腾大军行至平阳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竖日。李腾亲带人马。连忙大将颜良。文丑往去攻打平阳。行至城下。李腾使大将文丑前去城下搦战。马超闻之李腾前來。紧闭城门。只命人马于城上以弓箭。滚石。檑木等物防守。莫要擅自出城迎敌。以免败绩。
文丑见平阳城紧闭不开。遂不禁大怒。便带领士兵于城下喝骂。马超仍旧坚守不出。文丑无奈只得退回本阵。
李腾见之如此。遂令人马分四面攻打平阳。只见平阳城上矢石如雨。李腾人马尽皆不能上前。攻打了一阵。李腾见效果不大。便收兵回营。另行良策。
是夜。李腾聚得众大将。谋士于帐中商议对策。李腾开口道:“马超紧闭城门而不出。我军若是强攻。却要损失许多人马。倘若弃马超而攻打高干。又恐马超从后攻來。我军若是想要夺取并州。这马超却不得不打。不知诸位可有良策献上。”
谋士刘原上前一步道:“马超强占平阳。扬县二城。而如今马超。庞德俱在平阳。倘若主公分一军而袭扬县。马超闻之。必然带兵营救。主公可在半路设下埋伏。马超若來。正好伏击。”
话音落地。只见一人起身问道:“倘若马超死守平阳。放弃扬县。我军又该如何。”
众人视之。乃大将文丑也。刘原笑道:“倘若马超不來。那我军便趁势取了扬县。再商良策而取平阳。”文丑闻之。便也无话可说。
李腾遂道:“先生所言。虽非良策。照此看來却也只有此计可行。”遂遣大将宋召带兵五千。前往攻打扬县。颜良。文丑各代三千人马。于半路埋伏。李腾自坐营中以防马超趁势攻击。
第二日马超不见李腾前來攻城。正欲上城查看。却见一小校急忙奔來。见了马超。拜倒在地。拱手道:“少将军。大事不好。”
马超闻之。心中却是一惊。遂问道:“何事不好。快快讲來。”
那小校道:“李腾昨日令大将宋召带领五千人马往前攻打扬县。扬县守将程习告急。”
马超一听。却是愣在那里。过了半晌。这才回过神來。失声念道:“并州之地。存身之所不过平阳。扬县二城。倘若扬县有失。平阳必定不保。”遂穿盔带甲。拿了那虎头湛金枪欲往城中点拨人马。往去救援扬县。正走至门口忽见一人迎面走來。两人不甚撞在一起。那人幸得马超扶住。这才免于摔倒。遂马超视之。乃谋士杨阜也。
杨阜见是马超。揉了揉胸口。遂问道:“少将军这般着急。欲望何处而去。”
马超急道:“李腾使人前去攻打扬县。我军再并州不过就这两座城池。倘若扬县有失。平阳亦必定不保。”说罢。便要前去召集人马。
杨阜闻之。连忙拉住马超。道:“少将军莫要前去。若去营救。只恐性命不保。”
马超闻之。心中略有不悦。遂问道:“先生为何出此不祥之言。”
杨阜并未回答。只是拉着马超回到厅中。各自相对而坐。杨阜问马超道:“李腾手下颜良。文丑。宋召等人武艺如何。”
马超一听。立刻起身而立。道:“军情乃万分紧急。先生却问了这些无用的话语。”
杨阜笑道:“少将军怎知无用。所为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
马超哼了一声。遂道:“先生所说颜良。文丑。宋召等人各个乃武艺高强之辈。”
杨阜道:“想必少将军武艺如何。”
马超道:“往日相遇。不分上下。”
杨阜道:“既然如此。李腾人马早已离去。少将军现在去追。也未必能够追上。即使追上。少将军亦是不见得能将扬县夺下。况且若不出所料。李腾必然料及少将军若闻之。扬县危矣。必然起兵前去救援。半路之上。李腾早已设下埋伏。只等将军前去送死。”
马超遂问杨阜道:“你等怎知李腾必然设下埋伏。”
杨阜笑道:“我自熟读兵法。此等诱兵之计。焉能瞒我。”
马超一时间听得半信半疑。想要出击。却又怕真的中了李腾埋伏。若不救援。则扬县必然落入李腾之手。那时平阳必然要受都灭顶之灾。两下斟酌之间。却是拿不定主意。
杨阜看的出马超心中所想。遂说道:“少将军若是不信。可派一队人马前去。必然应验我方才所说。”
马超听到杨阜如此之说。心中这才慢慢信了。遂笑道:“先生自从听闻我败于李腾之手。便从西凉而來。相助于我。况且先生在西凉之时。往日言语甚是灵验。今日想必亦是如此。不必再试。不必再试。”杨阜自是笑而不语。马超又问道:“敢问先生。李腾夺了扬县。我等只剩平阳一孤城。又该如何。”
杨阜道:“曹操近日往北上而上。攻打幽州袁熙。袁熙势穷力竭。不久便被曹操所败。北方已平。曹操必然南下。李腾强占魏郡数城。曹操岂能坐视不理。况且江南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