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轮回第七道> 第54章 轻摇三寸舌笑对百家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轻摇三寸舌笑对百家说(2 / 3)

道:“公子所言法理结合,为何不以我儒家仁义为先,而要以德治辅佐法治呢?”我拱手问道:“德治胜在以内心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这对于整个民族而言确实是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可是,如今的乱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孔丘老先生的克己复礼呢?仁义礼智信,皆是人族不可缺少的美德,但是缺少了明文的规定和国家力量的保证实施,在这样的年代确实难以真正贯彻吧。”“可是,正是如此,才应当以我儒家为首,循序渐进,推崇德治啊!”素清泓急道。“敢问公子,你能用多少时日就保证人人明理守信。孔夫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敢问这‘一日’是那一天?今天,或是明天?若是人皇继承大统之后还未实现,却没有明确的法制约束,那天下岂不是大乱?”“这”素清泓无言以对。我笑道:“儒家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儒学亦是学界瑰宝。当在人皇大治,天下大同的时候,加以推崇,成千秋鼎盛之局。”“圣童所言甚是。”

“清泓兄,小弟失礼了。”凌子虚起身道,“敢问圣童,既然儒家出自道家,何不以我道家为主?小国寡民,清静无为的治世之道不是比儒家更利于统治吗?”“的确更利于统治。”我回答说,“可是不利于发展。道家清静无为,若是人人都学庄周鲲鹏直上,无尽逍遥,不理红尘俗世,那要人皇何用?人皇是带领人族走向富强的领导者,而不是出世修真之人。若是贤才都归于山岭,百姓老死不相往来,百年之后人族定然是尺寸未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时候人族被大道之下其他种族淘汰了,不知何人来阻止?”凌子虚叫道:“我道家传自太上圣人。人教教主,自然保得我人族周全。”“周全?”我冷笑一声,“不然吧!太上老君只有玄都大、法师一名传人。可见因为他清静无为,所以只要道统不断,他连弟子也懒得收。他自己借着立下人教的功德成圣,却在巫妖两族屠戮人族之时逍遥九天之上。只要人族还有一个人在,只要他的人教道统还在,那恐怕要请动他老人家就要子虚兄你亲自前往三十三天外了。”“你!”凌子虚被辩驳的哑口无言,满面羞愧而退。

忽然又有一人问道:“既然如此,我墨家讲究‘尚贤’‘尚同’收揽人才,‘谦爱’‘非攻’护国安民,‘天志’‘非命’奋发自强,‘明鬼’‘节用’开万世之基,尽善尽美,当为百家之首。”我一看,笑道:“原来是墨家元宗大师。请静坐,听我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旷古之理也。人族虽不能如巫妖般残忍好杀,可若是失了争强好胜之心,那同样就失了血性。人族需要战争,这不仅是大道的考验,相互的竞争更是一个民族保持活力的最佳方式。故而谦爱非攻利于长治久安,却不利于杀伐之道。”“杀伐?”元宗惊道,“着如何使得!那不是百姓流离,万民受难吗?战争根本毫无意义。”我回道,“对于个人或者一个时代而言也许如此,但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只要战争不是伤及根本,不会影响人族大势。难道要外族入侵之时,我人族才发现自己连刀枪都举不起来吗?”“这”元宗急道,“那我墨家”“那就再说说尚贤。唯才是举,利于乱世,可是盛世之下恐怕只会使得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涂炭吧。”元宗沉默。我接着道:“墨家大多数理论实乃金石之论,但万万不可一家独大。与盛世时候的儒家不同,墨家思想挡在这个时代与法家结合,一匡天下,结束这纷繁的乱世,还天下朗朗乾坤!”沉默良久,元宗拜道:“公子所言甚是。元谋记下了。”

这时候,信陵君也起身道:“圣童舌战百家,真是旷古烁今。本君自不量力,也想请教。”我又饮了一口,做了个“请”的姿势。“方才圣童所言取才之道,当要德才兼备。何不像我一般,门客三千,尽揽天下英豪?”“君上礼贤下士,门客过千,的确有过人之处。但人皇若是如君上,那说一句不敬之语,很难将人族带向巅峰。”“什么?”魏无忌闻言脸色骤变,又羞又怒,可是眼前的情况实在不容得他爆发,只能强自忍住,狠狠憋出一句:“为何?”“可贤才而不可尽才。人皇需要的不仅是收拢人才,更多的是人尽其用。君上门下奇人异士众多,敢问你对于每一位都真的了若指掌了吗?真的都能如臂使指吗?”“当当然可以!”看他底气不足的样子,主座之上的纪嫣然几乎失笑。我也是摇头:“君上,三千人中,有多少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有多少是混吃混合的庸才,有多少是深藏不漏的妙才,又有多少可担任一国之相而非百里之才,这些君上真的可以摸着心口说自己了然于胸吗?那为何当年窃符救赵之时,还需要侯嬴荐朱亥呢?三千人中难道真的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解此危难吗?人皇治世,当以科举之试考核天下英才,物尽其力,人尽其用,方能不负皇天后土。”信陵君默然不能对。

终于,当只剩下邹衍之时,场面已成为压倒性的优势偏向于我。邹衍方才察言观色,也早已经准备了一番说辞,他整了整衣衫,正色道:“老夫敢问圣童,神教问世,所为何事?”“这天下皆知啊。”我回道,“代天选择明主,助人皇结束乱世。”“那好啊。”邹衍喜道,“老夫所言‘五徳始终说’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