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长处都集中他身上了啊。罗明惊叹道。好!
50岁前他曾三上黄山,二登华岳,上清借居,敦煌抚古,名山大川登览殆遍。1950年离开大陆,旅居印度大吉岭,1952年迁居阿根廷首都近郊曼多洒,是阿根廷总统庇隆夫妇的座上客。黄老师又说道,1954年迁居巴西圣保罗,巨资营造个人别墅八德园。在这里寓居的13年间,他先后出访美国、法国、希腊、新加坡、泰国、印尼、日本、菲律宾、南朝鲜等国的大城市,并在那里举办画展。西方把他和毕加索称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双星。绝艺惊世,如日中天。杖履所至,倾国如狂。其中最轰动世界的是1963年,他的六屏巨幅通景荷花在纽约展出时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我国最杰出的国画大师,他不但以“诗、书、画、印”、无所不精的通才称誉艺坛,而且以他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大师。张大千,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美食家、旅行家,还是位虔诚的佛教徒。青年时期的张大千,曾做过一百天的和尚,“大千”是其法号,他的作品也常以“大千居士”落款,这一切,表明他与佛教有着种种不解的因缘。
人间能有几人同?我像是说梦话样的说出了一句来。
是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的啊。孙老师很深情地说,他是旷世风流啊!是黑猿转世、百日师爷、周游列国——极富传奇的人生轨迹;常蓄美髯、饱览山水、旅居美宅、广品美食——潇洒不羁的生活方式;痛斥日寇、面壁敦煌、名扬欧美、海外萍踪——民族正气的艺术人格;“当代石涛”、“南张北溥(溥心畲)”、“南张北齐(齐白石)”、“东张西毕(毕加索)”——空绝千古的非凡成就,奠定了其“五百年来第一人”(徐悲鸿语)的千古盛名。他的书法自成大千体,他的菜谱自成大风堂名菜,他研制的宣纸自成大千纸,他的画法自成大千画派,他画的荷花人称“大千荷”。他借鉴西洋用色法,自创的泼彩、墨彩合泼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路。他荣膺国际艺术学会的金奖牌,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世界公认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
他从小就开始雪花啊!有“童子功”的……黄老师笑着说,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又名张权,出生于四川内江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张正权为何要更名张大千和张爰?这是因了张大千早年的一段佛教因缘和拜师学艺的佳话。“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张正权自幼就生长在一个具有浓厚的诗书氛围而又忠厚的家庭。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迁蜀,卜居内江。父亲张忠发秉性忠厚,乐善好施,早年从教,后从政,再改盐业,;母亲曾友贞知书达理,长于绘画,是远近闻名的“张描花”;仲兄张善孖,擅长丹青,尤以虎画名于世,自号“虎痴”;五姊琼枝,自幼从母学画,也画得一手好花样,俗语“家传总比学艺高”,张正权七岁启蒙课读,九岁开始随母、兄、姐学习绘画,十二岁就能画一些花鸟、山水和人物,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见者呼为“神童”。
家教很好!有底子啊。蓉蓉说,
还是自己愿意学习啊!罗明说,不然,在怎么样的教,也不了门啊。
黄老师说,这两方面要很好的结合起来才好哇……1917年春,张正权随仲兄张善孖负笈东瀛,考入京都艺专,学习染织技术,兼习绘画,以图走实业救国之路。1919年,正在日本留学的张正权获悉未婚妻谢舜华不幸染疾早夭,谢舜华是正权的表姐,与他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正权由日本赶回上海,本欲返蜀祭吊,时值张勋上演复辟闹剧,兵荒马乱,道路不靖,最终未能成行。谢去世不久,父母为他另行定亲倪氏女,次年,及至返沪,因久未归家,倪姑娘相思成疾,只好退婚。遭此变故,张正权深感人生无常,自己学业有成,而前途渺茫,一向对佛学感兴趣的张正权决定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对张正权的出家,大多数人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感情受挫,这只是表面上的一句遁词。事实上,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在其《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一书中指出:真正的原因是现实的压力,激出他不顾一切,企图突破窘境的一种冲动。1919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张正权带着好友李兹令尊的亲笔信,前往江苏松江县妙明桥畔的禅定寺拜见住持逸琳法师,要求出家。逸琳法师见是已故师父竹禅大师的挚友推荐来的人,十分高兴,当即发给他一套僧衣,赐法号“大千”,虽削了发,但未受戒。大千者,语出佛家经典《长阿含经》:“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廊,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这一空间,称为一个小世界,其间有四大部洲,洲与洲之间山海回环。积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因以三积千,故得其名。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宏广微深,包罗万象,佛门弟子若能胸藏万物,观广探微,将己之大千世界融入世之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