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纵横校园我怕谁> 第601章 :干啥都要有钱才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1章 :干啥都要有钱才好(1 / 2)

他又说,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原来每年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二十八年就达到47063610两,四十二年达到最高点81824044两。后来降低一些,但也达到6、7千万两。乾隆帝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据统计乾隆帝执政时期蠲免了正额赋银2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1亿多两,共计3亿两以上。

很有钱啊!罗明说,

方峰海笑,干啥都要有钱才好啊!

那是真的,比如……蓉蓉说,今夜要是没有钱,就不能老者里啊……

经济是基础!孙老师说,乾隆在军事成就上,也是武功赫赫,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平贵州苗疆之乱:乾隆帝即位初年,他任命张广泗替换张照采取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手段迅速镇压了古州、台洪苗疆之乱。之后他免除苗赋、尊重苗俗、实行屯田、慎选苗疆守令,减少了苗民的抵触情绪。这些因地制宜的措施,使得贵州苗族地区基本上安定下来。他一征金川:乾隆十二年也就是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乾隆三次派兵进攻大金川,损兵折将,用了两年时间仍未将其完全打败,为此还杀了四川总督张广泗和大学士纳亲。后改用岳钟琪,分两路进攻大金川,莎罗奔溃败乞降。乾隆找到了台阶下,立刻从金川之役抽身。二是安定西藏: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藏王珠尔墨特阴谋叛乱被驻藏大臣傅清和拉布敦设计杀死,他的余党攻击杀害驻藏大臣。班第达受****委托代理藏务,班第达抓捕逆党,平息了叛乱,乾隆命策楞率八千兵入藏。第二年制订《西藏善后章程》,废除了藏王制度,确立了达赖喇嘛为政教合一的代表和驻藏大臣共治西藏的体制。三是统一新疆:乾隆十年也就是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内部为争夺汗权内讧,其领袖和牧民络绎不绝地归附清朝,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强臣达瓦奇联手在内讧中崛起,后与其争权失败,归附清朝。达瓦奇昏庸无能、不得人心。乾隆帝果断抓住时机,于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二月出兵,于五月进占伊犁。达瓦齐逃往南疆乌什,为乌什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当时北疆厄鲁特蒙古有四大部族,平准后,清廷采取“众建而分其力”的政策,封阿睦尔撒纳等人分别为四部汗,释放被准部扣为人质的南疆伊斯兰教领袖大、小和卓木^……

蓉蓉说,可很有建树的!

黄老师笑,他在军事上不错……当时,阿睦尔撒纳图谋当四部总汗未遂,于当年八月又发动反清叛乱。乾隆帝又派兵镇压,阿睦尔撒纳多次使诡计逃脱追捕,在北疆煽动叛乱。至乾隆二十二年,由于内讧加之北疆地区痘疫流行,叛军不战自溃。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后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乾隆帝认为准噶尔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平准过程中他命令对准噶尔人进行屠杀。在战争、瘟疫、屠杀多重打击下,除了早先归附清朝和逃亡他国的部众,再有妇女儿童被掳掠充赏外,准噶尔作为一个部族在新疆销声匿迹了。被清军解救的小和卓木也参加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兵败后投奔大和卓木和清朝对抗,二十三至二十四年,清军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叛军,大、小和卓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当地部族交涉,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执杀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清王朝统一了西北地区,天山南北从此完全归入清朝版图。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1762年,乾隆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巩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保留伯克制,但改由清廷任命。并设参赞大臣(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制订《回部善后事宜》,对南疆管理体制做出改革。达瓦齐在乾隆三十九年获赦,免死加恩封为亲王,入旗籍,赐地京师,充分显示了乾隆皇帝怀柔远人的用心。

这就是皇帝的权术了吧。罗明问。

是的!这就叫用心思来智力国家啊!黄老师说,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就是这个道理啊……明末,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离开他们世居的塔尔巴哈台也就是今天的塔城,西迁至俄国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五年也就是1770年,首领渥巴锡汗率领他们16.9万人踏上回国路程。他们越过千山万水,克服重重险阻,于翌年六月到达伊犁,到达时只有6.6万人。乾隆帝十分重视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他不惧沙俄开战威胁,令当时驻乌什任都统衔参赞的舒赫德前往伊犁协助伊犁将军安置他们。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乾隆朝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