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销售每份报纸一美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薄利多销总是最有效果的手段……nshulunet一美分能做点什么呢,恩,很多人到应该能够到收费的公共厕所里面去一趟
这样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很快就让《纽约时报》的销售下跌趋势立马止住,并且发行量迅速反弹起来。
1美分报纸!新的《纽约时报》!
它的发行量如同野火燎原一般的扩大!
报童们在街头呼喊:卖报,卖报!《纽约时报》降价销售,每份报纸1美分!
报纸经销商挂上条幅和海报:《纽约时报》廉价销售,降价不降质量。依然是16版,每天带给您最新鲜最真实的国际国内新闻!
街上人们很容易被廉价的报纸所打动。不知不觉间,习惯于买其他报纸不人也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又买了份《纽约时报》。阅读多份报纸,可以更客观的了解更多及时的信息。
在降价后,报纸发行量稳定上升。王云东的权威也得到一定的认同。接着,他开始按照另外一个时空《纽约时报》的种种拯救策略一一施行。
当然,这些策略许多根本就是编辑们和记者们长期呼吁的!
王云东采纳《时报》编辑们的建议,为了刊登更多的新闻消息,取消了小说版。所有版面都将刊登新闻和社评论等严肃信息。
至于小说版,王云东也不彻底放弃的。只不过,专门把原来负责小说地编辑们组织起来创立一份《时报》。《版》虽然也属于《时报》公司的下属报刊,但却是独立的,将只注重刊登小说、杂、散、诗歌等等,至于新闻方面也只限于出版界地最新消息。当然,王云东为了促进《时报》的销量。把自己的几篇数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小说放在报刊上定期刊登,这样一部小说也能刊登个一年,可谓是充分利用王云东对读者地的号召力了。
从1896年1月开始,王云东又让每天刊登的《时报》的左上角均刊登一句话:本报所有新闻都是值得刊载的。
因为美国人大多数是在早餐时候看报纸的《纽约时报》还大肆在广告词上写着:本报不玷污早饭地餐巾。
这句话自然是用于讽刺现在许多报纸刊登的新闻都属于垃圾或者无聊的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的源头是《世界报》、《新闻报》两家报纸白热化斗争的产物。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里,纽约新闻界是两家报纸的战场。为了招徕更多的读者两报纸竞相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和滑稽连环画《黄孩子》。人称黄色报纸。这一做法在美国迅速得到仿效,此时美国有近一万种报刊杂志,其中三分之一沦为黄色报纸。
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海外新闻王云东让报社和英国《泰晤士报》沟通,出建立新闻交换关系,很快得到了《泰晤士报》同意。
因为随着美国实力不断的升,美英两国更有着深刻地历史渊源,英国读者对美国地新闻消息显得很关心。《泰晤士报》在美国设立的新闻采集站点并不足以让它获得足够的新闻量,而《纽约时报》虽然报道的许多新闻的对美国当地人人说已经显得慢了半拍,但发到英国却依然是一条很新的消息。并且,《泰晤士报》是一家严肃报纸。它对同样秉承严肃宗旨的《纽约时报》显然比《世界报》、《新闻报》更有好感。
一连串地举措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也迅速地把《时报》销量带到了5万份的高峰。同时。报社业务部凭此发行量开始向商人们出增加广告费了。
这一点,商人们是解地,发行量增长五倍后广告费也随之水涨船高。不过,到底是涨多少,就让报社和商人们争执的脸红脖子粗了!按照商人的说话,合涨价两倍到三倍,不过报社广告业务部门要求五倍以上的广告费商人中许多则放弃了和《纽约时报》合作了。
大商人考虑的是可能的收益,因为随着《纽约时报》的重组。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降低价格之后,发行量一直是快速增长。如此一来,涨价五倍也不贵了。小商人考虑的是风险,他们不确定报纸未来的发行量也不确定未来的广告效果,所以选择了暂时停止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观望一段时间。
这样,虽然大量的广告位失去客户,但价却造成广告收入足足高了倍。报纸亏损数目已经大大的减少,未来随着观望的客户重新签定合同,《时报》早晚能够扭亏。
《纽约时报》各版中空出的大片地方,也不能费了。
报社广告服务部门便按照王云东的指示把空出来的广告位置刊登阿司匹林、云东水泥、王氏快餐等广告。当然,这些企业属于内部关联交易,老板是王云东一人,所以,广告费用象征收了点而已。
不过,王云东发现,《时报》外忧逐渐得到缓解,以前一直存在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浮现出来。
首先就是一个编辑部就分成两班势同水火,互相起内杠的小团体。因为为了及时的在早上把报纸制造完成,清晨时候就能把报纸卖给读者。所以,《时报》编辑们分成两班一个是白天根据记者们发来新闻稿件拟订修改成新闻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