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三十五章 出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 出书(2 / 3)

地看到帘后已经没有人了,只现转角处有一片锦衣晃过而已,正是太后的衣服!

太后让韩相公赶走了!这是众人脑子里唯一剩下的心思,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说什么。

就连先提出撤帘的司马光,也看得目瞪口呆,惊奇地看着韩琦,又点头又叹气。

枢密使富弼今日也在早朝,看见韩琦作为,又佩服又埋怨,两人朝中声望相同,又都是朝中大臣,一掌政事,一掌军务,韩琦今日举动,明显有所准备,以两人之前合作关系,他竟然没有得到通知,心里大是不悦,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责怪,他只能率先高呼道:陛下亲政,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众臣反应过来,高声恭贺,算是确定了新皇的地位。

诸位臣工都起来吧!赵曙抑制不住兴奋,满脸通红,挺起胸膛,精神也抖擞了几分,高坐龙椅,九五至尊,睥睨天下,豪情顿时浓郁于心中。

大宋治平元年三月初八,太后撤帘,病了整整一年的新皇亲政,从新掌握了政权,开始了历史的新篇章。

沈欢从司马光口中了解到韩琦的强悍,也不禁咋舌,招呼人上前撤帘,让太后避之不及,如此人物,千古难见,不愧是史册里大有篇章的臣子!他想了又想,这种事自己肯定不敢做,至于司马光,估计是不肯做!他们师徒,一个谨慎胆小,一个谦恭有礼,在官场上也不知是福是祸。

皇帝亲政,肯定又有一番赏赐。论功行赏,不少臣子都有所升迁或者厚待,特别是力挺皇帝上位的韩琦,加右仆射,封魏国公,身为宰执,荣誉之极;当然,官家也没有忘记率先上奏章的司马光,加龙图阁直学士,仍知谏院。司马光本来又想辞掉,不过后来也许是想起沈欢的告劝,受了下来。这倒让沈欢惊奇了许多,也许是近朱者赤,也许是潜移默化,司马光这个终日要求辞去高位的家伙终于难得一次接受加封了,离他指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下一步的目标是御史中丞的位子,沈欢也不管是否有越级的可能,总之他要让司马光尽快做上御史中丞,机遇就在濮王之议!如今的御史中丞是贾黯,此君历史上就是因为在濮王之议中站在了皇帝的对面,事后被贬到外地去,不过好像事实上最后也是由司马光来接替他的位置,但是十八个月的濮王之议,沈欢认为太长久了,他与司马光都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看来又得为司马光好好谋划一番了。

皇帝亲政,这个该死的濮王之议也该来了吧!当然,此事看来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解决,还是等事情展到**阶段再出手吧,也好显得功劳巨大。这之前,沈欢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今年七月就得去参加秋比考试,以望获得明年的春闱科举名额。

不过在三月中的时候,他还忙着自己的赚钱大计。新华书馆凭着前期卖掉的八千多册书籍作为资本,有着两台印刷机的他们开足马力,半个月的时间又印了两万多册,依然与前次一样,卖了个精光,赚得周季这个老板睡梦都在笑。前后两次卖掉三万册,沈欢让他们把度缓下来。周季不解,说现在卖得火暴,应该再接再厉。沈欢解释市场有一定的容量,他们现今只有开封销售渠道而已,三万册全是儒家经典,再有那么一两万估计就饱和了,再多印刷众人就会感到视觉疲累,造成产品积压就非好事。

此事给沈欢一个灵感:他应该出一本书。

既然儒家经典著作已经饱和,而宋代其他门派书籍又没有多大市场,还不如另劈蹊径,造出一个卖点来。而他在京城薄有文名,若写就一本新奇的书,加以宣传,不难又赚上一笔,若能成为古代第一个畅销书作家,也是一份荣耀。沈欢几经思虑,觉得大有可能,更是心动,开始构思起来。

他在京城多以词名传闻,得作出一点改变,不然纵有柳永才华,也不过一个词人而已,算不上什么成就。宋代是一个文化的时代,文人地位尊崇,他一个后世文人,满肚子的诗词文章,回到这么一个时代,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文化巨人,也太过失败了点,更是一个遗憾。不敢说要比肩如今的欧阳修或者后来的苏轼,这两个人都是多面手,文章诗词,无一不精,他怎么也要看齐一下。司马光给他取的表字不是有见贤思齐之意么,总不能让它成为空话!

一想到能成为一个文化名人流传千古,沈欢就忍不住激动,难以抑制。这次要出的书当然不是他所作的诗词合集,本着细水长流的心思,这些诗词时不时弄出一两就够了,若一股脑儿兜出来,以后辞穷,吃鳖难堪,就得不偿失了。可若要写什么文章,好像时机也不对。

《唐诗选鉴》――这是沈欢在宋代写就行的第一本书。要做一个文学家,还需先做一个文学评论家吧。这个时代只有辑录的唐诗而已,个人评论专著,比之后世却要匮乏得多。沈欢抓住这个小漏洞,先占了个便宜。

书中按后世通行版本,把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选了各个名家的诗歌共五百,加以鉴赏评论,多是后世之意――当然,在这里,就成为沈欢的一家之言了。其实他本来想鼓捣出那本《唐诗三百》,这可是中国唐诗最好的选本之一,是后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