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二百章 任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章 任地(2 / 4)

有不遵地道理。高太后也笑了,说到底,英宗不是曹太后的儿子,为了接班,给接到宫里来养,曹太后对他们算是有大恩,加上她自己能做上英宗的皇后,曹老太后也是出了一份大力。因此他们母子几人,对曹老太后都是心存感激。以晚辈自居,孝顺异常。

赵顼默然,他知道曹老太后话中有话,以自身的经验说太极圈好话,那显然是说御史攻击沈欢的话不可信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分说了。

曹老太后见状问道:官家是为如何处置沈子贤而恼?

赵顼点头说道:就是这样。如果像娘娘所说。太极拳之类皆是好东西,更没有处置他的理由了。无罪而罚,不是明君之举。

曹太后道:官家要做明君,却还需有明臣相辅。而明臣除了要有高人的才华外,对皇室来说,更需要忠诚。没了忠诚,那才是祸事!一时忠,不能说明一生忠;半生忠,也不能说明至死忠。这点官家还需要仔细琢磨与辨别呀!

赵顼懵了。一时没有琢磨得透,不解地看着曹太后。

曹老太后见状不由摇了摇头,突然问道:官家。那个沈子贤是何官位,几品了?

赵顼愣了半晌才道:以三司盐铁副在三司衙门行走;倒有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了,算是三品吧。

三品……曹太后点了点头,他才二十岁吧?

是的,与朕同年,已过二十。

还小还小!曹太后重复说了两下,看来官家与他很相熟,对他很了解?

赵顼想了想道:了解七八分吧。

曹老太后说道:官家,不要试图去全部了解一个臣子。那样会让你无从选择;也不要试图去让一个臣子对你全部了解,那样他办事就不会尽心。这个沈子贤,无论官家了解如何,他今次在朝堂一闹,暂时是不能呆下去了。

娘娘是说把他外放?赵顼愣了。

难道不行么?曹老太后反问,他不过二十岁,却已是龙图阁学士,再上去,就是翰林咯。到时无职可升,也不是个事。放他到外面,待个三五年,刚好成熟,可为大用。

赵顼有点为难地道:可是朕现在有不少地方要依仗他才成……

曹老太后沉下脸道:官家,你是皇帝,一国之君,这个天下,除了你。不是离了谁就不成了!这点。你还需学学仁宗皇帝,在他手下。无论包拯还是范仲淹,都不是离了他们就玩不转了!

这……其实赵顼想对曹太后说沈欢对他来说,要比范仲淹等人还要好用,不过看到曹老太后地脸色,不敢多说了。

曹老太后又道:官家,沈子贤还年轻,难道你不认为让他出去锻炼锻炼,是件好事么?没经些风雨挫折,弄不他以后会走了歧路,那就得不偿失了。现在这样做,虽然对他有点不公平,不过却是为了他好。

高太后比赵顼见多了朝廷的沉浮,闻言顿时明白过来,赶紧道:官家,娘娘说得有理。这个沈子贤,还需琢磨琢磨才能用,所谓玉不雕,不成器,即是此理。当年仁宗官家说苏轼兄弟有宰相之才,如今他们兄弟俩不都还是在底下磨练着吗?沈子贤比他们还要年轻,慢慢来才是正理!

赵顼突然想起吕惠卿与他说过的要磨练一番沈欢,免得将来失去了聪明无处可用。半是犹豫,半是琢磨,最后才坚定了主意。

好吧,就按娘娘的意思去做!说完赵顼顿时感觉心头轻松了许多,大有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

曹老太后更正道:不是按哀家什么意思,而是官家的主意。你才是这个天下地掌有者,你有这样的权力,也有维护它的义务。哀家不可能长久留在官家身边提点什么,总有一天要离去,官家你要学着成熟。就说现在地朝堂吧,哀家可不管官家要做什么图强之事,可你看看,今朝百官,可比仁宗和险地两朝要热闹得多,乱得多。官家你可要用心去平衡各方呀,那才真正的帝王之道!

赵顼也不管了解没了解,一直点头,道:娘娘教会,朕都晓得了,自会小心。

曹老太后与高太后对视一眼,有点无奈地摇摇头,末了又道:官家最近可曾去看过你妹妹宝安?

宝安?赵顼愣了半晌,才明白说的是一心出家做了道士的宝安公主。有点羞愧,好长一段时日没见过了,说来也有点想念她了!

曹老太后笑道:想念她就去见见吧,反正离宫里也不远。她一个人在道观里,也怪可怜的。

赵顼闻言敦实埋怨道:朕当时都说了不能让她做道士的,可娘娘你同意了。朕更没办法了。如今她都十九了,如果不出家,想必现在儿子都有了!

这可怪不得哀家,那是她地意思,也是……曹老太后顿了顿突兀地问道,对了,那个沈子贤,可曾有子?

还没听说!赵顼回答。

曹老太后古怪地看了高太后一眼,道:这可怪了。他们好像都成婚一年多了,还没有动静,难道……哦。背后别议论人家!

赵顼大是奇怪,想问又不知道该怎么问。

曹老太后又叹了一口气,道:如果近日有空,就去见见宝安吧。若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