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宋仁宗身边的名臣,范仲淹本来是江苏人,年幼时失去父亲,母亲迫于生活艰难而改嫁,带着范仲淹到了山东一家姓朱的富户,范仲淹继父家中有好几个儿子,对待范仲淹态度很差,范仲淹就经常独自到山上的寺庙读书。读零零小说
后来,范仲淹到应天书院求学,当时,范仲淹的生活很艰辛,每天早上,范仲淹为自己熬一锅粥,等粥凉了之后,范仲淹将这锅粥分成三份,每顿饭吃其中一份。
范仲淹的一位同学知道后,告诉了自己的家人,这位同学的父亲给范仲淹送来好吃的饭菜,范仲淹把这些好菜放坏了,也没有吃一口。范仲淹说道:“我很感激同学父亲的好意,但是,假如我食用了这些好菜,怎么还能够吃得下粥呢?”
一零一四年,宋真宗到亳州视察,很多书生都去一睹皇帝的龙颜,只有范仲淹安静地坐在那儿继续读书,有一位同学特地来叫范仲淹,范仲淹说道:“将来会见到皇帝的。”
果然不假,到了第二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见到了宋真宗,当时的北宋官场很腐败,范仲淹因为为官清廉而遭到嫉妒,被朝中权贵诬告遭贬,范仲淹对送行的朋友说:“我感到很光荣。”
范仲淹因为得罪权贵第二次遭贬职,朋友再次为他送行,说道:“这一次更加光荣。”
到了第三次被贬职时,范仲淹笑着对朋友们说:“这次是三光了(第三次光荣了)”。腐朽的政治势力对范仲淹的打击没有使范仲淹消沉,反而像是磨刀石一般,使范仲淹的人格更加光亮。
宋仁宗亲政后,范仲淹受到宋仁宗的重用,他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其改革内容的核心是铲除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吏。
范仲淹将那些欺压民众、贪污受贿的人撤职,这样以来,很多官员都很难过,于是,有人劝说范仲淹说:“你用笔勾掉很多人的名字,每一笔都会使一个家庭的人痛哭啊!”
范仲淹说:“这一笔下去,使得贪官一家人哭,而这一笔不下去,会使一路人痛哭的,宁愿一家人哭,也不能让一路人哭。”
一些被罢免的官员恨死了范仲淹,一个叫做夏竦的官员训练了一名丫鬟,让她专门模仿范仲淹的一名同事石介的笔迹,等她的字练得与石介毫无二致的时候,夏竦让这名丫鬟书写了一封信件,内容是范仲淹等人议论废黜宋仁宗,另立新君的计划。这封信传到外界之后,谣言四起,宋仁宗虽然没有完全相信这些谣言,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范仲淹被宋仁宗罢免了宰相的职务,范仲淹离开了京师汴梁,来到了河南邓州任职。
范仲淹到邓州之后,受到了好朋友滕子荆的来信,要求范仲淹为重修修缮完毕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范仲淹有感而发,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在文章中,先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长江的浩荡,岳阳楼的壮观,接着写到了自己的心情,范仲淹写道:我到了朝廷任职的时候,就为皇帝分忧;到了基层任职的时候,就为民操劳;无论是官职升迁,还是官职遭到贬斥,都是始终如一的。不因为得到财物高官而沾沾自喜,不因为个人得失而难过沮丧。
一个人的做人境界应该是什么呢?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人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范仲淹用自己的笔与自己的行动,为万世的读书人树立了一个做人的境界,多少后人受到范仲淹为人与文章的感染,明白了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
宋仁宗时期的名将叫做狄青,他是范仲淹在陕西地区任职时发现的人才,当时的狄青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卒,他作战急智勇敢,范仲淹提拔了他,并劝说狄青说:“做大将的人。必须熟悉古今之事,不然的话,只是一介武夫而已”。范仲淹送给狄青一部书叫做《左氏春秋》,狄青开始认真读书,长了不少见识。
按照宋朝的军规,士卒入伍之后,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他们的脸上会被刺上一些文字,狄青做了将军之后,这些字迹还在脸上,宋仁宗看见之后,对狄青说道:“可以用一些褪色的药膏抹在脸上,字迹可以慢慢消去。”
狄青答道:“陛下不嫌弃我出身低微,破格提拔我做了将军,我希望陛下允许我留下脸上的字迹,这样一来,那些士卒们都会知道,只要奋勇作战,就能够受到朝廷重用”。宋仁宗很高兴,更加喜欢狄青。
宋仁宗时期,越南处于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李朝时期,李朝出兵侵犯我国广西一带的侬族人,朝廷对侬族保护不力,侬族豪强侬智高起兵造反,并把怒气撒在宋朝朝廷身上。
宋朝南部长期处于太平状态,很多地方没有武备,士兵们缺少实战经验,侬智高的军队屡次攻城略地,甚至一度进攻到南方大港广州城下,南方的动荡,使得宋仁宗不得不下决心动武解决。
宋仁宗任命狄青挂帅,到南方去平定侬智高。越南李朝想借机侵入中国两广地区,就向北宋朝廷提出帮助宗主国宋朝剿灭侬智高,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