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剖析日记内涵
“看了原郑智省院长的‘遗书’——《日记》,不禁使我的心灵大受震颤!”甄黎充满感情地娓娓而谈。www.DU00.COm“这哪是本普通的个人《日记》呀?说它是郑院长本人的血泪史,和对犯罪团夥的‘起诉书’,一点也不过分。认真披阅《日记》后,经过梳理、综合,我将其归纳为三部份:一是郑院自己凄美的爱情故事;二是对犯罪团夥的‘无情控诉’;三是解答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疑案’——30年前,无名氏由津水汇给西山民政部门一笔20万元巨额捐款,及弃于民政局门前的那个周岁女婴。覃局,政委,那份‘起诉书’就在您案头,随后慢慢看。俺现先讲郑院的初恋史,也许在座的年轻战友会更感兴趣。”于是,她站在窗前,双目平视,透过敞开的窗子,遥望着远方;似穿越时空,同《日记》主人公一起,重回30年前,那个改革开放之初的津水县城------重回办公案前坐下后,便娓娓讲述道:
“那应是距今30年前,八十年代初期的事。那时别说一个小小的津水医院,即便整个县直系统,也没有几个大学毕业高级知识分子;却又正赶上中央强调各单位,职工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所以,当县医院老院长黄时宜,操心费力,花钱托关系‘开后门’,终于从本市西山县‘挖’回一个,不仅是医大本科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且还是个曾主刀做过至少10例以上、成功手术的年轻外科医生时,在偌大的津水医院,刹时掀起了人人关注,到处热议的轰动效应------”
随着甄黎的动情讲述,时光又回到30年前。在当时陈旧落后的津水医院,一个天朗气晴的周末下午,全院大几十名医护员工,接通知后,宁愿牺牲周末放假提前回家的宝贵时光,也早早地等在“门诊处”前大院里,翘首以待老院长领住新同事的到来。大约傍晚六点时分,只听一阵汽车喇叭鸣,大门启处,便见一辆中巴车直开进院“嘎”然停下;黄院长先行下车;接着便见一位二十五、六岁年纪,中等身材,穿着扑素得体,气质睿智高雅的青年随即下车;众人见状齐涌上前,争向新同事握手、问好,并争相从车里帮拿被包箱具。站在“门诊处”门前台阶上,老院长黄时宜,便迫不及待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说:“不用俺说,大家就会猜到:面前这位就是全院医护员工衷心欢迎,企盼早来的郑智省大夫,大家鼓掌欢迎!”于是,当即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郑智省原本是名外科医生,且在西山医院时,做过的10几例手术就十分成功。”甄黎加重语气说明道。“尔今既被黄院长费尽心机‘挖’来,自被得到重用。他来后参加的第一道全院医护员工会,便被宣布任命为外科主任。”
按黄院长嘱咐,原本是让他多休息几天,待熟悉情况后再上班的;但他却说:“医讯就是命令,患者就是亲人;看到外科诊室、病房,排长队的患者,和此起彼伏的痛苦呻吟声,出
于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俺哪里还能安心休息?”于是,他头天到任,次晚任职,第三天上午便亲去外科门诊值班了。
也还真是话没虚传,誉没白占。仅短短月余门诊临床实践,经他手诊治及手术病癒的患者,既没少给医院和他本人敲罗打鼓送“感谢信”;亦给津水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让郑智省医生,一时间在县内外赞声雀起,威名大震!此成绩的获得,不仅让包括起始对他并不认可的、三、两同行在内的、全院医护的心服口服,更给当初引荐他来院的黄时宜院长,脸上大增其光。竟使得一向不爱去卫生局或县上,参加什么会的老院长,也从此由既往常派副职代会,改为亲历亲往。因为无论哪次会上,都将不断听到同行赞誉,领导表彰;如此美好的精神享受,不身在其中是难以体验到的。郑智省的用心良苦辛勤努力并没白费,除了院领导道道会上口头表扬之外,月底季末评比,他亦占全院最高奖。
古语讲“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古今“妒忌”心理不仅女人有,男人亦不逊色;尤其知识分子群中。你若不愿遭“妒忌”,从而招祸惹灾;要么处处小心,时时谨慎,行事低调,谦恭对人,并甘愿吃亏;付出要多,回报要少;要么隐蔽锋芒,甘为平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才能求得平静安省。
作为一个进院刚满一季的年轻医生,尽管郑智省也的确付出了汗水,做出了不懈努力;亦获取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他总然是年轻资浅,所获名利也许太多?加上他毕竟见少识浅不够老练,对人处世亦没学会谦恭低调;更为失策的是,还不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深层道理;有鉴于此,他“遭人算计,误入陷阱”,亦是早晚的事。而对他的盯视和防备,是从打他双脚刚踏进“津医”大门那刻起,便就开始了;嗣后随着他的步步青云,那种盯视和防备,便日益加紧。也就是他刚到“津医”的那天傍晚,在门诊处前院,主持欢迎仪式的那位同龄的院办主任孟朝富,表面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