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双唐记> 第七十二回 三僧聚首(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回 三僧聚首(四)(1 / 2)

普照夹了一片肉,放入口中,道:“师弟认为,舍空此人是因为饮了杯中之物,才引出了他的心魔,还是此人本身心魔作祟,才饮了杯中之物呢?”

“这个……”老僧一时语塞。www.DU00.COm

普照又道:“难道舍空不去饮酒,这心魔便会消失不见吗?”

老僧闻言,陷入思索之中……

普照接着道:“你我虽是出家之人,但终究是凡人,身为凡人就会被各种各样的欲念所困扰,久而久之形成心魔。而过度依赖清规戒律压抑自己的欲念,只会让欲念越来越盛,当人们的心智无法承载之时,由欲念产生的心魔便会破茧而出,从而大肆横行……就拿我空门中的酒戒来说,是采用了一种强制的手段,来逃避心中之魔罢了……就算僧人们都不饮酒,但心魔却依然留在每一个的心中……反之,如果可以掌控心中之魔的话,就算畅饮,又有何妨?”

“哦,如此说来,师兄可有掌控心魔之法?”

普照摇了摇头,道:“有光之处自然有影,万事万物均是相辅相成的,就拿这理智与欲望来说,本为同体的两面,只单纯抑制其中一面的发展,就如同打破了事物的内在均衡,反而得不偿失,会引起无法预测的后果……要问我办法,其实也不难,你往窗外看……”

老僧向窗外望去,只见大街之上,人来人往,一派祥和景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普照又道:“就如同这窗外的阳光一般,世中万物无论美丑善恶,均享其恩惠,被包容其中,这就是我佛普照众生的智慧,所以我所说的掌控心魔,实是包容心魔。”

说罢,普照手指自己的胸口,神秘地笑道:“魔在哪里?善恶本来同根,阴阳本来同体,这魔与佛均安住心中……”

老僧闻言,呆呆地看着师兄,心中却大有所悟……

二人用过酒饭,伙计献上清茶,两人品着清茶,观望着过往的人流……

好一会儿,老僧才缓缓道:“你我此番来到塞北,是为了会一会号称‘大日如来’的摄摩藤,劝说他不要参与到吐蕃与鞑靼的阴谋之中,以免造成生灵涂炭,只是……有一点让我担心……”

“师弟担心的是什么?”

“听闻在密宗的修炼之中,共分四种成正果之法,分别是大圆满、大威德、大手印、大道果,而这摄摩藤已经达到了大圆满的境界,就如同在世的佛陀一般,到时候,如果话不投机,动起手来,不知凭借我二人之力,能否占得上风?”

普照沉吟了片刻道:“这密宗之法,确实与中土佛教的各宗有异,想当年,佛祖有一步成佛之法,并特派龙树菩萨亲传有缘弟子,才有此一宗,并传承不息。而在我教中的众多宗派之中,在佛法上能与密宗一较高下的恐怕也只有禅宗……”

普照顿了顿,又道:“昔日,释迦摩尼佛在那烂陀寺,讲经说法之时,有婆罗门教主神大梵天王率众听法,梵天听闻佛法后,对其中精妙之处大为赞成,甚是欣慰。待讲法结束之后,梵天取出婆罗门教至宝金婆罗花,馈赠佛祖,释迦摩尼拈起金婆罗花,神态祥和庄重,示意众人,却一语不发。坐下的佛陀、菩萨、罗汉、金刚、比丘皆面面相觑,不知佛祖的用意,只有佛祖的弟子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摩尼立刻道‘本尊有解释宇宙万物的精深妙法,可超脱生死轮回,矫正因果,摆脱一切虚幻之相,成就无上智慧……其中奥妙之处难以言讲,本尊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我教之外另传一宗,现传予摩诃迦叶。’不仅如此,释迦摩尼佛当众脱下金缕袈裟,与紫荆钵盂一起授与摩诃迦叶,从此摩诃迦叶被称为佛祖的衣钵传人,也是禅宗第一人……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达摩东来,才把这禅宗带入中原……”

老僧点头道:“这个典故我也曾听说过,那摩诃迦叶根据释迦摩尼亲传之法,开创了本教中的禅宗,并发扬光大,讲究的就是以心传心,顿悟成佛,如此说来,此法确实与密宗之法不相上下。”

普照点了点头道:“佛祖所传其实是一种波澜不惊,包容万物的祥和心境,这种心境无善无恶、无净无垢、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是一种超脱一切的大自在之态,只能凭心感悟,无法用有形的言语来表达,而摩诃迦叶的破颜一笑,正是因为他瞬间领悟到了这种大自在的境界,所以才能得佛祖之真传……而这就是禅宗的至高境界……”

“师兄所言极是,只是这禅宗的当代传人是中原佛教之尊的毗婆尸大师,此刻并不在塞北,我们法相宗和师兄的小乘俱舍宗并非佛祖另传之法,恐怕比起密宗与禅宗来说,要稍逊一筹……”

“师弟太谦虚了,师弟所属法相宗乃是唐玄奘游离天竺十七载后,亲自考证了释迦摩尼佛的事迹,并学遍了我教与婆罗门教的教义经典,回到中土之后,才创立的宗派,可以说是集佛法之大成,其精深之处,难以言表。而我所属的小乘俱舍宗本是天竺佛教的原始宗派之一,后来又经过玄奘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