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妈妈叫张爱玲> 第七十五章 哲学热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 哲学热潮(1 / 2)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对方心动了。不过如何说动安妮公主呢?

回到家里,他就一直在思考,英国的王室资产一向神秘,女王自己不会公开,政府为保持王室的神秘感,也不会公开,但是几百年的累计,绝对比大家想像中的多,那么安妮公主又能支配多少呢?

他忧心了好几天,最后下定决心,写信向安妮公主询问,他可没有王宫的电话,没想到事情非常顺利,只过了三天,那边就直接打电话过来,说会派人过来商谈合作,这倒把他搞蒙了,自己暗中设定了种种困难,并制定了很多方法应对,结果全没用上,感觉很郁闷,又有些不解,怎会这么容易呢?

放下电话,抬起头,正对上张爱玲关心的目光,立即展颜一笑,跳了两步,跑到她面前,现在已经是个快十岁的小少年,若按虚岁,应当是十一岁了,身高都能达到妈妈的胸口位置,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扎进她怀里,让她抱了,张爱玲这几年倒没什么变化,到香港后,除了开始一段时间比较艰辛,其后,以一部甄嬛传再次崛起,之后又接连写了几部畅销小说,地位更加稳固,儿子即乖巧,又能干,如果他能少干涉一下自己穿衣打扮的事情,就更好了,吃穿不愁,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养尊处优,老的自然要慢得多,若想前世一样坎坷,脸上早就堆起皱纹了。

张爱玲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不是一个感情太丰富的人,但是亲人们都在身边,总会感觉安定,没有谁真的喜欢孤独,尽管她对弟弟一直看不顺眼,一直对妈妈不负责任的行为耿耿于怀,儿子也经常对自己的打扮指手画脚,还经常腻着她,让她感觉烦。

回到大厅时,见到黄逸梵正在看报纸,茶几上放了一堆,都是英文报,最近因为黄逸梵的关系,家里添置了几套沙发,张子敬得以借光坐坐,张爱玲喜欢竹椅木椅,因为能够让她精神放松,沙发会让她昏昏欲睡,认为是**的东西,张爱家是无所谓,张子敬喜欢沙发,却没有什么发言权,幸亏黄逸梵来了,这也是个喜欢安逸的人,毕竟是出身名门,骨子里都脱不开享受的**,张爱玲直接到那边的竹椅上坐下,刘嫂给她倒了一杯茶,她是不喜欢茶的,她喜欢喝咖啡,但是儿子总说咖啡有致幻效果,对身体对神经都有破坏作用,而且还致癌,并要求她每天只能喝一杯,她对此是十分不满的,但是小家伙泪眼汪汪的说希望她能够健健康康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心软下来,喝了一段时间白开水,总感觉精神不好,于是又开始硬着头皮喝茶,现在已经稍稍习惯了。

“外婆,你在干什么?”张爱家一屁股坐在黄逸梵的身边。

黄逸梵转过头,对他笑了笑,“在看外界对你那本书的评论。”

张爱家凑上去,“都说了些什么。”

“看看吧,这是纽约时报的评论。”黄逸梵将手上的报纸递给他。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写的书,但是看看之前的《窗边的小豆豆》就不难理解,世界上还是有天才的。

这本书有关哲学史的叙述与传统学院的叙述方法大相径庭,它力求与时代的发展及社会之演变搭上线,哲学因而能够不被架空成学究的观念游戏,无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学至少因此而变得比较可读起来。同时它也提示出了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哲学是有用的。苏菲在懂了一些哲学后,果然思路大通,在学校无论作文或答申论题,都眼界不凡,让老师刮目相看。……”

“再看看这篇,这是美国新闻周刊的。”黄逸梵又递过来一份。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这是英国泰晤士报的”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这是……”

……

一张张报纸都是极尽赞美,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它的文学性,思想性都相当厚重,乔斯坦贾德就是凭借这一本书,获得各界称赞认可,成为世界级的作家。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世界各地都开始刮起哲学之风,或许一开始决定买书的人是冲着媒体上宣传的英国女王亲笔点评,但是看过这本书,很多人都被里面妙趣横生,引人深思的哲学话题所吸引,这是本青少年的书籍,然而却又很多成年人为之倾倒。

一向冷门的哲学一下子变得火热,许多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