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妈妈叫张爱玲>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购物天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购物天堂(1 / 2)

时代广场是不错,但放在此时的铜锣湾,绝对能让你赔掉底裤,因此,还需要联合其他人一起开发,将铜锣湾经营起来。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1923年5月出生于香港。早年就学于香港皇仁书院,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辍学。先后当过船上的烧煤工、糖厂的学徒、修建机场的苦力,开过小杂货店。1948年,远赴东沙岛与人合股做打捞海人草生意。20世纪40年代末,从事海上驳运业务,开始了创业生涯。1953年和1954年,分别创立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和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并从1965年开始出任香港建设商会会长。

作为商界名流,他不仅要经营自己的生意,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个成功的商人,经营的不仅是生意,还有声望和人脉,这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只知道做生意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对于张爱家这个几岁就开始叱诧风云的神童,他说不上是什么感觉,若是自己有个这样的孩子,他一定不会允许他这样嚣张,不过对方的成就确实让人羡慕,不说拍电影,每部数亿美元的恐怖票房,他经营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能力,就让无数人惊叹,每年数十部电影,在几乎覆盖整个大东亚地区的庞大院线的支持下,仅票房就能占据整个亚洲市场的三分之一还多,就连曾经数十年经营,有着深厚底蕴的邵氏电影都只能在爱家电影的鼻息下艰难求存,其实最让他佩服的是,人家居然能得到电视牌照,要知道,张爱家无论跟总督府如何亲近,都是华人,以英国佬对华人的警惕,无论怎样亲近,都不会随便将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让给一个华人去经营,其实如果换到此时,张爱家真的很难得到牌照,即便他依旧有着汇丰的股份做谈判筹码,只是当时电视的影响力还不明显,整个香港,有电视的用户不到千家,甚至还比不得一张小报,加上与葛量洪一家的亲密关系,虽然更多的是钱的关系,换到此时,那绝对吃不开,没见邵逸夫,利孝和等人也需要和英国人联合才能拿下拍照吗?如今香港就三家电视台,一家是英国佬经营的丽德电视,一直不温不火的做着它的收费节目,一家是合资的TVB,开台几个月依旧惨淡,没办法,香港大部分精英都在爱家电视,人家待遇丰厚,舍得跳槽的,自己也请不起,再加上张爱家不断的金手指,和大笔的资金投入,每一个节目都制作精良,养刁了一批批观众,让他们很难对粗制滥造的东西感兴趣,但要制作精良节目就需要更多的资金,钱从哪来?祁德尊有,但他不太愿意在电视台投入,同时上次****,让他的九龙仓元气大伤,不然也不会让张爱家,李嘉诚等人趁火打劫了,邵逸夫也有,但他得维持电影公司,利孝和也不愿意去家族求助,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实力都不强,就这样一直僵持着。爱家电视就是纯粹的华人电视台,也是整个亚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这绝对是很多华人都愿意见到的事。

霍英东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最近几年,对方已经不再向以前一样到处树敌,做人做事都越来越低调,在他看来就是成熟的表现,这是他很愿意看到的,华人在哪里生活都不容易,能多几个精英,就多给华人争几分地位。

即便他有了心理准备,但看到时代广场的计划,依旧倒吸了一口冷气,商业楼跟居民楼可不一样,单只一栋24层高的大型购物广场就需要数亿港币的投入,何况还有两栋六十层高的写字楼,外加各种食肆,步行街,停车场等设施。

“投入这么大,你不担心最后收不回来?”霍英东倒不怀疑他有没有实力,他可不只有电影公司,电视台,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服装品牌,每年的收益就有上亿美元,何况他还在斯里兰卡拥有两座高产钻石矿,说起这钻石矿,着实让人羡慕,随着他在斯里兰卡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的投机的商人,但成功开出钻石的不过几个,产量还都不高,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被上帝特别关照了。

“很多事都得冒风险,我相信香港的经济会越来越好。”

霍英东笑道,“香港像你这样有信心的人可不多,****可才刚刚过去,不过,这个风险确实值得冒,你想其他人怎么配合你?”

“我想将铜锣湾建成一个购物天堂。”

“购物天堂?”霍英东眼睛一亮,身体一下子坐直了。

这种成规模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铜锣湾拥有这片地产的不少,包括霍英东,李兆基,郑裕彤等,另外还有一些英资集团的产业,要将这些人组合在一起,可不是张爱家一个年轻人能够做成的,不过霍英东很愿意去张罗,加上政府的支持,应该问题不大,起码,这个项目做成了,霍英东的声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张爱家对刷声望这个东西可不怎么感兴趣。

铜锣湾在香港不只一个地名,后世常说的,是位于香港岛的铜锣湾,另一个在沙田区的大围,香港岛的铜锣湾位于湾仔以东,北角以西,横跨湾仔区及东区:东至清风街天桥,西至鹅颈桥。

铜锣湾原指今为维多利亚公园的海湾及其东岸。因为该处的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线就在今日铜锣湾道。铜锣湾古称盐船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