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冒牌大清官> 第一章 二王庙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二王庙会(1 / 2)

都江涓涓拜水处,青城悠悠问道时。Du00.coM二王庙会,热闹非凡,一朵芙蓉飘香,多少人心惶惶……

……

坐着马车,悠然自得的欣赏着官道两边的怡人风景,一边吟诗作赋,一边谈笑风生,唐林当真如一逍遥翩跹的公子。

不出一个时辰,从崇宁县横山脚下很快就来到了灌县县城,是时街道上人来人往,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派热闹之景。

一路走来,其实都没有怎么见到人影,突然来到县城之后,却发现一下子多了好多人,唐林的心情就更加舒畅了。

人多自然热闹,热闹自然就会有很多趣事,借此也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世俗风情。

虽然唐林是灌县人士,但是因为十余年没有回来,这里变成什么样了,他也不知道,当年的酒铺也不知道是否还在。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过境迁之感人人都有。

“咦,公子,怎么到了县城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人?难道这灌县比崇宁县还要大,人还要多么?”

李山很好奇的坐在马车上,把头探出窗外,然后疑惑的问向唐林。

之前他们一路从成都府走来,途径了几个县城,但是都没有见到有如此人多的盛况,这给李山的感觉便是好像突然来到了省城一样。

确实,小县城和省城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流量大小,如果是中心城市,自然而然人流量就大。

闻听李山这么一问,唐林不禁掩鼻笑道:“哈哈,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没错,灌县是比崇宁县的县城大一些,且人也多一些,不过这并不是如今这般盛况的主要原因。”

“不是主要原因?那是什么?”

李山狐疑起来,旋即把头收了回来。

唐林点点头,道:“你可知这灌县最出名的是什么吗?”

“灌县出名?我只知道传说李冰父子曾经在这里治水患,建立一个都江堰,怎么,难道与这有关?”

李山摸了摸下颚,试探性的问道。

唐林道:“你小子倒是知道一点嘛!不错,这的确与李冰父子有关。早前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给成都平原带来福泽,其功德一直为后人所崇敬、感激。民众便会在李二郎寿辰之际进行庙会活动庆祝,以此表达对李冰父子的感激。”

“哦,大人你的意思是说这李二郎的寿辰就在最近几日?”

李山反应倒是挺快的,立即想到了这一点。

唐林欣然一笑,道:“今天是六月二十四,恰巧今天正是李二郎的寿辰之日,所以今天的庙会相信一定会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那……那我们也去凑凑热闹!”

李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想要去看看这所谓的盛况。

“这是自然,车夫大哥,劳烦直接前往二王庙!”

唐林招呼一声,原本打算直往县衙而去的马车立即一个加速转向,在官道上飞快奔驰了起来。

不消一盏茶的功夫,马车终于停下,唐林二人付了钱,便下了马车。

是时,二人已然来到了二王庙的门口。只见门口上方写着硕大的三个“二王庙”金色大字,无形之中便给人一种庄严威武的气势,让人不禁心潮澎湃,暗叹壮观宏伟。

说到二王庙,其实它还有着一段很长的发展史。

二王庙,其名原为望帝祠,齐明帝时,益州剌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往郫县。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为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都江堰的崇伟功德,将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更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因此又改称为二王庙。临岷江,后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远近风光十分绮丽,故有“玉垒仙都”的美誉。

门口立着一巨大的石像神兽,此兽便是哮天犬,见它瞳目大放,唇口大张,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不敢靠前。

二王庙外观是带着浓浓中国传统风格的庙宇式建筑,红墙绿瓦,亭台楼榭,置身于前顿然有种心灵契合之感,融入在大自然之中的那份恬静闲适,无欲无求,就像是那道家所提倡的无为。

“走吧公子,别愣在门口挡住他人进去呀!”

在门口愣了一会儿,却见唐林已然微微闭上了眼睛,显得十分陶醉的样子,李山不禁又是一阵无语,这个大人,怎么老是喜欢这样沉醉于山色美景之中呢?

被李山一碰,唐林这才回过神来,然后一脸无趣的摇摇头,耸耸肩,一边迈步,一边打趣笑道:“你这小子,好不解风情!”

随即,二人便踏步跨进了二王庙的大门,只见门口一左一右守了两个人在唐林二人进去之前,逐一发了一根红绳给唐林和李山,示意他们栓在手臂上。

对于这个风俗,连唐林也不知道,不过好在对方没有问他要钱,他也欣然接受。于是将红绳拴在手臂上之后,他便向一旁两名守卫分别行了一个礼以作礼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