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曹丕传> 第八章 陈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陈群(1 / 3)

许昌暗地里纷乱的人心迅速被父亲闪电般的击破刘备,凯旋而归的消息给震慑住了。Du00.coM任谁也想不到那个在徐州深得民心的刘使君这么快就被父亲三两下的给打的落荒而逃、妻离子散。而父亲仅仅只是动用了卫戍许昌的万余兵马,真正的大军都在北方的黄河沿岸和袁绍对峙。

父亲的动作很迅速,平定徐州之后一刻不停,立刻便回师许昌,仅比先行的信使慢了不到两日而已。

一大早我便和曹真一起前往东门迎接凯旋的大军。

东门外早有一众留守许昌的官员在尚书令荀彧的带领下在那里等待。

如果要评说父亲事业最重要的助手,荀彧当为不二人选,因为荀彧之于父亲就如同萧何之于高祖陛下。他是少有的出身名门而在早期就投靠父亲的人,在这一点上尤为特殊,正是因为他的投靠,使得往日因出身原因被名士们避之不及的父亲迅速招揽了一批有能力的贤才。

荀彧是荀子的第十四代孙,他的祖父是当时名士,号称神君。其父兄弟八人,并称八龙,具为当时之名士,其中他的叔父荀爽更是官至三公。而他本人在幼年时便被当时名士认定为是“王佐之才”。二十六岁那年荀彧出仕为官,举孝廉,担任守宫令一职。所谓守宫令是掌管皇帝文器的内侍职务,职虽不高,却是天子近臣,清贵异常。那年父亲同在洛阳为官,是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可惜不就就发生了董卓暴乱,荀彧辞官回故乡颍川,因他判定天下马上就要大乱,颍川四战之地,肯定会战火频繁,就带领宗族迁往冀州避乱,托庇袁绍帐下。在袁绍那里待了两年,荀彧认定袁绍这个人不足以成大事,便脱离袁绍投奔父亲。那时父亲还只是东郡太守,相比袁绍的势力可谓微不足道。那一年,父亲三十六岁,荀彧二十九岁,我只有五岁。从得到荀彧开始,父亲的事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事实证明荀彧不愧有王佐之才的名声,父亲用兵他能为父亲出谋划策,智计百出,父亲需要人才,他为父亲举荐招揽了郭嘉、钟繇、杜袭、荀攸等一干贤士,父亲出兵在外,他为父亲镇守后方,并亲自为父亲制定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平定中原的大略。可以说他的才能远在萧何之上,如同萧何和张良的结合体。所以自从当今天子驾临许昌后,他就被父亲举荐为尚书令,总揽朝廷政务。

对于荀彧我是尊敬的,这是一个真正的有理念有操守的人,也许最终大家会发现他的理念其实和父亲并不一致,两个人之间的君臣际遇会以悲剧收场,但抛开一切的政见分歧,荀彧到底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我带着曹真来到荀彧的跟前,躬身施礼:“荀大人安好!”

荀彧的举止像一个敦厚的长者,很正式的还了一礼,说道:“见过曹丕公子,却是久违了。”

我笑道:“我倒是想时常拜访荀大人,就是担心荀大人太过忙碌,所以未敢打扰。”

荀彧捻须微笑道:“不妨事,公子光临我定然欢迎之至,绝无打扰之说。”

在荀彧这些为人正派的士人眼中,我这个嫡长子的身份还是颇为重要的。嫡长子在礼法上就是天然的继承人,如无特别原因是绝对不能被取代的,所以荀彧用透着恭敬的语气和我交谈绝不是谄媚。

我注意到荀彧的身后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一脸儒雅之气,腰身挺拔,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站在那里聆听荀彧说话,绝无一丝不耐烦的神色。

这个人不简单!

我问道:“不知这位先生是……”

荀彧伸出手做出引荐的动作,微笑说:“这是我的女婿陈群,颍川许昌人,表字长文,原为司空西曹掾属。长文,这是曹丕公子,主公的长子。”

“见过公子。”陈群躬身施礼,声音清亮。

我的心中却是一阵翻江倒海,我就这么结识了陈群!

“长文先生,久仰大名!”我敛容道。

对于陈群,我的确是“久仰大名”了!

感谢一千八百多年后的那个“我”,因为他是一个历史迷和一个法律工作者,所以我对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些了解。

后世“历史上”的陈群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也许不像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那么有名气,但他对历史的影响却远胜这些人。陈群一辈子主要干了两件最有影响的事,帮助父亲和我建立了大魏,制定了一部《九品官人法》。

后世有一个叫易中天的文化偶像说过,陈群是一个阴险的装修工,他和他的岳父荀彧其实在政治理念上都是站在父亲对立面上,他们想恢复的是东汉与世家共天下的政治结构,面对父亲的强势,荀彧最终选择沉默对抗,所以他郁郁而终。陈群选择变相合作,帮助父亲和我装修曹魏新政权这个大房子,只不过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装修,然后把一个完全走样了的房子交回我的手上。

事实上就法的本身而言,九品官人法和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是有区别的,陈群的九品官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