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曹丕传> 第三十七章 猛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猛将(1 / 2)

敌人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大概过了不到一个时辰,隆隆的战鼓声就又响了起来。Du00.coM士卒们立刻跑到各自的位置,准备守城。

我带着曹真跑到城楼之上,和夏侯渊站在一起。刚才的冲动过后,我不会再亲自提刀杀敌了,因为那根本就没有必要。实际上对于一座防卫严密的城池来说,只要守城的将领能充分发挥士卒的战力,把后勤供应调配的当,在正常情况下,一场战斗守方只需要四千守军就可以将对方的十万大军生生阻挡在城下。

我知道后世有人对官渡之战的敌我双方对比有所怀疑,认为史书记载父亲的兵力太少,根本不可能抵挡袁绍的十五万大军。其实那是他们不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战争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守城的时候,负责指挥的将领要站到城楼的高处,既能观察敌人,也方便指挥,督查我军士卒的进退移动,如发现失职者立刻斩首。在城墙上,每隔一丈多远安排一个士卒,每隔一引之地堆放柴薪二十捆,每隔三丈堆放兵器、石块、铁蒺藜等物,每隔二十丈设灶一座,旁边放置水瓮和沙土,将士们就在城墙上吃住。并专门组织一支敢死之士,随时支援各处。老弱们负责搬运各种器械,提供后勤支援。

每隔一段距离安排将校临战指挥,用令旗调配人员物资。举苍鹰旗表示情势紧急,需要敢死之士上来支援,举双兔旗表示士卒阵亡过多,需要大队人马补充,举狗旗是召唤弓弩支援,举羽旗是要补充刀枪,举赤旗是要火战器械,举白旗是要滚木雷石。整个城池就是一部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

所以,史书上才会记载那么多对持数年而不能攻下的坚城。

在粉碎了河北军的土山射台之后,官渡作为父亲精心布置了一年多的对抗袁绍的坚固城防,只要我们自己不动摇,根本就不可能被敌人快速攻下。

袁绍在打什么主意?我看着汹涌而来的敌军,有些想不通。他难道真的想用人命把我军给消耗干净,拼着两败俱伤也要把父亲解决在这里?

我没有时间去细想,因为敌人很快就涌到了城下。

夏侯渊已经完全恢复了冷静,他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将士们守城。

我军释放了三轮弩箭,敌人在付出死伤千人的代价后又在前方布置了盾阵,开始向城头上放箭。

“为什么只射了三轮?”曹真小声问我。

我叹道:“没办法,我们的弩箭不多了。”

齐射是威力最大的弩箭攻击方式,那漫天齐飞的箭雨既能大面积的杀伤敌军,也可以威慑敌胆。可惜因为前一阶段箭支消耗过大,如今只能省着用了。

敌军的箭支却像是用不完似得,一刻不停的往城墙上放。我军士卒把许多厚厚的草席展开立到女墙上,既可以遮挡箭支,还能把射到席上的箭回收利用。

河北军不在乎这一点箭,他们的目的是吸引我军注意,以便把攻城器械推上来。

轰隆隆的车轮声响,成群的云梯被敌人推着前进。云梯不是普通的梯子,而是装配在车上能移动的攻城兵器。梯子有两层,通过机关展开,上层的梯子顶端有钩子,能牢牢的钩住城墙边沿。不通过钓竿等器械,根本就不能把它掀翻。

为了让敌人的弩箭攻击停止,夏侯渊直接放弃了用弓弩滞后敌军的进军步伐,放敌人接近城墙。一旦开始登城战,敌军的弓弩就必须停止射击,否者难免伤到他们自己人。

敌人的云梯很快就推到了城下,激烈的登城战开始。

我军士卒开始往城下扔石头,把点燃的柴薪抛下去,瞬间城下一片惨叫。大石从几丈高的城墙上抛下,连同敌军士卒手中高举的盾牌把他们连盾带人砸个稀巴烂。点燃的柴薪落到城下,再从上面倒上火油,大火熊熊燃起,城下变成了一片火海。许多的敌军士卒被火油沾染,顿时变成了火人,临死之前,四下狂舞,发出凄厉的嘶吼。冲到城下的许多云梯也被点燃。

敌军箭法精准的弓箭手立刻开始还击,我军许多举着石头往下扔的士卒被他们射杀。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大批的敌军士卒背负着沙土上来灭火。我军的神箭手也开始还射。

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敌军终于把几架云梯架设到了城墙上。无数的敌军士卒蚁集在城下,冒着箭矢和石块向上攀爬。

“放悬脾!”夏侯渊冷笑着喝道。

悬脾是一种巨大的木篮,里面可以装进五六名士卒,用辘轳绞着顺着城墙往下放,悬在半空中,里面的士卒可以从侧面杀伤云梯上的敌人。

十多个悬脾被放了下去,里面的士卒拿着长枪往云梯上的敌军身上攒刺。爬梯子的士卒装备的都是短兵器,无法攻击到悬脾上的人。一时之间不断有人中枪,惨叫着从云梯上掉落。趁着这个间歇,我军几十个士卒一起操纵钓竿,把敌军钩在城墙上的云梯掀翻。翻倒的云梯拍落下去,砸在人群中,敌军死伤无数。

这才是我军正常的发挥,上午只不过是人心浮动才让敌人出其不意的攻上了城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